•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2013年松江区商贸业运行情况分析

更新时间:2014-2-21     来源: 松江区

 

  2013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6.27亿元,同比增长11.1%。各月累计增速均在11%以上,最高值出现在1月份,增长12.2%,之后各月略有波动,6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回落至11.1%,9月再次出现一个小的波峰,增速11.8%,后续几个月受汽车消费等的下滑影响,增速又有所回落,至年底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1.1%,全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各月增速均维持在[11.1,12.2]之间。

  3、限额以上规模企业数量逐步增加

  截止2013年末,全区商贸业区级名录库中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企业308家,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有174家、53家、20家、60家。限上企业比上年同期新增59家,退出35家,净增24家,企业数增长2.8%。新增59家企业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加32家、17家、2家、8家。批发和零售贸易企业在我区的扩展速度相对较快。

  (注:限额以上企业标准——年主营业务收入批发业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500万元以上、住宿餐饮业200万元以上)

  2013年限上商贸企业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7.62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全区增速5.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3.6个百分点;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41.7%,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以其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的优势在全区商贸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商品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新兴消费形式优势高于传统类型

  1、用类商品仍是消费主力

  按商品类别划分,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27亿元中,吃类商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8.69亿元,同比增长2.8%,占比32.5%;穿类商品实现33.39亿元,同比增长8.2%,占比7.8%;用类商品实现208.76亿元,同比增长17.0%,占比49.0%;烧类商品实现45.43亿元,同比增长15.2%,占比10.7%。用类商品比重的上升和吃类商品比重的下降,从销售方角度侧面说明了我区的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平均值进一步下降,即居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包括汽车类、黄金饰品类、化妆品零售类等在内的用类商品,仍旧是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构成的主要部分。

   

  2、私营个体经济对全区商贸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按经济类型划分,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27亿元中,国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1亿元,同比增长5.1%,占比3.6%;集体经济实现11.50亿元,同比增长7.2%,占比2.7%;私营个体经济实现339.34亿元,同比增长12.8%,占比79.6%;股份制经济实现3.65亿元,同比增长5.4%,占比0.9%;其它经济类型实现56.47亿元,同比增长4.7%,占比13.2%。

  私营个体经济是唯一高于全区平均增速的经济类型,所占比重也是全区各经济类型最高值。私营个体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更活跃、更有与时代同步、覆盖面更广的一种经济类型,在我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全区在经济转型阶段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电子商务显活力

  电子商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加快,在近些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在企业网络销售意识的增强和各方面政策的鼓励下,今年我区的电子商务活动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商业限额以上规模企业中,存在电子商务成交额的企业53家,占限额以上规模企业总数的17.2%,其中有4家企业为全额电子商务,全年产生的销售额均通过电子商务形式实现,属于纯粹的电子商务型企业。这4家企业销售的商品涉及化妆品、服装、酒类等行业,2013年合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2.6%;2家涉及电子商务销售的化妆品企业“双十一”一天的零售额合计增长2倍以上。

  随着电子商务的增长,区内快递物流业的企业数量和业务量等也有了显著的增加。2013年区内33家物流货运类企业营业利润同比上涨13.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