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
沈阳沈北新区:土地三权分置农民收入倍增 |
更新时间:2014-11-26 10:01:0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
![]() |
寒风料峭中,记者20日来到沈阳市沈北新区锡伯族农业园,看到十几名农民正在大棚内忙碌。“村里198户村民以每亩800元的价格,将1046亩土地流转给农业园搞设施农业,不仅获得租金,一些村民还能在园内打工,月收入两三千元!”黄家街道王家村党支部书记吴国喜告诉记者。 像王家村一样,沈北新区近年按照土地三权分置原则,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帮助农户自愿规范流转土地,全区62.5万亩农田中,流转面积已达40多万亩,流转率近七成,农户可获得稳定的流转费和务工费双份收入,家庭收入成倍增长。 沈北新区位于沈阳北部近郊,随着二三产业的集聚和城镇化进程提速,农民上楼、进城打工者增多,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日益增大。区里因势利导,于2009年率先在全省成立首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向合作社、农事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土地三权分置、权益边界清晰,为土地有序流转提供了支撑。”沈北新区农林局办公室主任田本涛告诉记者,政府部门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提供统一范式合同文本,完善流转台账以及相关档案,并对流转土地双方提供适当的补贴和免费技能培训等服务。 记者采访看到,沈北新区严格执行土地分区使用规划,严禁非农化流转,土地流转之后侧重发展特色优质农业、高效设施农业。辉山乳业集团是流转土地使用大户,企业将流转来的14万亩土地作为青贮玉米饲料和养殖加工基地,每天用通勤大巴接送打工农民,让昔日种田者变身挣工资的农业工人。 辽宁红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3月从黄家村取得1600多亩土地经营权后,栽种自主研发的红树莓新品种,再签订订单合同,委托原承包户管护。入秋后红树莓平均亩产2000来斤,每斤收购价5.6元,农户每亩增收1万多元。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顺应了劳动力转移、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集约高效经营的需要,单位面积产出率大幅提高。锡伯族农业园负责人杨志告诉记者,园区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400栋高标准大棚,种植蓝莓、葡萄、油桃、彩椒、黄柿子等果菜品种,每年吸引上万人次的观光采摘者,仅一个大棚的蓝莓采摘收入就能达10万多元。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