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
核心军工企业引入上市公司资本 中航工业改革再度扬帆 |
更新时间:2015-8-19 9:55:28 来源: 经济参考网 |
![]() |
8月19日,中航工业下属上市公司中航科工、中航资本、中航电子、中航飞机、中航机电同时发布公告,共同向中航工业下属核心军工资产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增资50亿元。沈飞集团及成飞集团是我国主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其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全部主力歼击机机型,是我国防务航空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此前中航工业持有成飞集团100%股权,持有沈飞集团94.15%股权。中航工业这一举措,标志着其军工资产证券化进一步走向深入,中航工业又一次成为国企改革的领头羊。 证券化瞄准核心军工资产 拥有2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超60%,中航工业毫无疑问是央企中最擅长资本运作的公司。本次参与增资沈飞集团与成飞集团的中航科工、中航资本、中航电子、中航飞机、中航机电均为上市公司,合计增资额50亿元。对比去年成飞集成重组(拟装入沈飞集团和成飞集团,后因未获主管部门批准终止)方案披露的约150亿元合计预估值,此次增资后5家上市公司将合计持有沈飞集团和成飞集团各约1/4的股份。如此大幅度地开放核心军工资产,是中航工业和林左鸣董事长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决心的有力体现。沈飞集团和成飞集团通过引入上市公司增资实施增量改革,率先实现了部分核心军工资产的证券化。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将航空装备列为未来10年的需重点突破的行业之一。航空工业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特征使其需要适宜的资本补充渠道。资产证券化就是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认为的适宜渠道。此次对沈飞、成飞的投资,既满足了航空工业的长期资金需求,又使资本市场能够分享到军工企业发展的成果,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一举多得,可谓是中航工业推进改革的创新之举。 根据中航工业资产证券化率80%的目标,2014年以来,其资本运作频率作明显加快。各业务板块整合注入上市公司是其运作的主要思路,沈飞集团、成飞集团本次增资后必然伴随着防务板块的专业化整合与上市。 中航工业有望打开混改新局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此次沈飞、成飞引入上市公司资本,是中航工业加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尝试,有望为其在多个方面打开新局面。 一是沈飞、成飞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此次沈飞和成飞引入社会资本有望使其改变单纯“军方立项、财政补贴、按单生产”的模式,引入部分欧美军工企业成熟的“自主立项、企业自筹、客户选择”模式,极大提升军工企业研发、生产自主权。 二是防务资产通过资本运作的整体上市。去年中航工业拟通过成飞集成整合沈飞、成飞等防务资产,但被主管部门否决。此次引入系统内上市公司,应是对沈飞、成飞资产证券化的探路,后期防务板块的整体上市应已被纳入计划。而此次入资的五家上市公司未来无疑将获得巨额收益,这符合了中航工业和林左鸣董事长对于军工企业上市功能的预期。 三是中航资本作为中航工业资本运作平台作用进一步彰显。本次增资中航资本额度近20亿元,占总增资额的40%,额度分配显示了中航资本在中航工业整体资本运作战略中的突出地位。此次投资,中航资本先于其他几家上市公司停牌,很显然中航资本在此次投资中承担了中航工业赋予的策划、组织实施的职责。近年来,中航资本多次参与中航工业各项资本运作,业绩突飞猛进。2014年度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超过1倍,达到18亿元,2015年上半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4.42亿元。预计中航资本将在中航工业未来的改革实践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职责,其对于航空军工主业的参与也会越来越深。 目前中航资本是十大军工集团旗下唯一的全牌照金融控股平台,也是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下属唯一的上市金融控股平台,这一平台的存在对于强化中航工业央企资本运作和改革领头羊作用十分明显。此次中航工业的资本运作或许会掀起资本市场对于军工板块的又一轮持续性热情。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