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高考2020年:文理分科将取消 “3+X”变成“3+3”

更新时间:2016-4-8 8:32:00     来源: 北京日报

  原标题:文理分科将取消 “3+X”变成“3+3”

  2015年高考最后一科结束,在二十四中考点,刚出考场的考生们集体合影,留下这有意义的一刻。本报记者 邓伟摄

  2015年高考最后一科结束时下起了小雨,在二十四中考点,一名家长为刚冲出考场的孩子递上雨伞。本报记者 邓伟摄

  昨天,备受关注的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发布。从明年高考起,就将出现外语听力一年考两次等新变化。2020年,新高考正式实施,不再分文理,考试科目也从现在的“3+X”变成“3+3”,即三门统考科目加三门选考科目。

  明年高考

  外语听力“一年两考”

  明年高考,外语听力分值30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听力考试一年两考,取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外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外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

  曾经流传的高招录取外语降低权重的说法,并未得到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印证。据介绍,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到“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都明确了外语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突出外语教学和考试要回归工具性作用的方向。

  据悉,外语听力一年两考的具体时间还在研究,未来,高考外语将实现全科一年两考。至于外语机考方式,各区将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化考场。

  三本批次并入二本

  2015年起,北京高考本科志愿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时间已从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并将本科一、二、三批次志愿设置从平行志愿组方式调整为大平行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明年高考起,已存在10年的三本批次将被取消,三本批次并入本科二批。市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待条件成熟,本市将把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2015年起,北京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已开始单独设置志愿,并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本科一批录取开始前进行。按照高考改革方案,今后,相关高校要公开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确保公平公正。

  缩小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

  本市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项目。今年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仅适用于市属高校招生录取。明年高招,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2015年高考起,本市已在所有市属本科一批院校设立农村专项招生计划,面向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就读的农村户口考生招生。同时在北京高校开展“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即“双培”和“外培”计划),招生计划向远郊区倾斜。

  市教委副主任李奕介绍,今后农村专项招生计划和“双培”、“外培”计划将继续深入推进。

  新高考

  统考语数外不分文理科

  2020年实施的新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且不分文理科。

  文理不分科,意味着以往高考数学的文理之分将不再存在。有家长认为,这对传统的文科生不太公平。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表示,家长不必担心,因为数学的国家课程标准将进行调整,高考试卷会随之调整。

  在臧铁军看来,以往的文理之分其实很难界定。“难道现在的文科生就是最适合学文科的?现在的理科生就是不适合学文科的?很多学生学的是理科,后来读研或工作时都从事文科类工作,而且相当出色。如果当时他们学的是文科,现在可能也会工作得很出色。”臧铁军说,不应该在高考时,就把学生界定成文科生、理科生。

  明年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依据高考改革方案,明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将迎来一项全新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涉及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共13科。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学习要求为依据,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和选修Ⅰ学习要求为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合格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等级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臧铁军透露,预计等级性考试的具体方案将在明年公布。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成绩作为相应科目合格性认定的依据。也就是说,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语、数、外三门课的学业水平考试。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其中三门科目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这六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以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臧铁军介绍,高考文理融通,考生“六选三”,三文三理都可以,选择依据是自己的兴趣特长。

  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各区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测评并确定其合格性成绩。市教委将通过专项督导和社会监督,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

  根据“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本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而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含中专、中职和职高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历资格认定。

  选考科目高校须提前三年公布

  依据高考改革方案,高考调整考试科目,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模式也将同步改革。本市将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新高考实施后,现行的“X”即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将被取消,实行“3+3”。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选考每门科目满分100分。这样在新高考方案框架下,高考总分满分值仍为750分,作为高等院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选考科目怎么确定呢?按照新高考方案,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三门,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1门,即视为符合报考条件。而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依据方案要求,各高校要提前三年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录取参考

  按照高考改革方案,本市将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要记录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本市将进一步完善以电子平台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观察、收集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要表现的相关事实材料,注重学生志愿服务的记录,高级中等学校以描述性语言方式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进行评价,注重写实性,以电子平台为载体及时记录和储存评价信息,每学期结束时及时进行材料的遴选、公示、审核、监督。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资料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为高等学校选拔学生提供参考。

  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参考,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用谁评”的原则,招生学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2020年,将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在市属高校中设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一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多维综合评价招生方式。

  权威解读

  选考并未增加学生负担

  臧铁军表示,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是学生必须通过的,如果某一科目拿不到合格成绩,就拿不到高中毕业证书。对于高中生来说,每一门课都要学习,因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对应着13门课程,即所有课程。

  他认为,此次改革并没有增加学生负担,相反还减了不少,因为课程必修模块比原来必修的内容要少,在必修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教育的整体设计。

  此前,由于文理分科,以学分制为基础制定的国家课标没能很好地推行下去。此次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将把学分制落实得更好。

  有利于人才连续培养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分析说,在高中和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方面,“3+3”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这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再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在大学想学的专业有机结合。这种模式将有效促进大学与中学更好地实现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机衔接,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帮助高校解决难以为不同学科专业有针对性地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学生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并结合自己的规划选择未来的报考方向,改变当下高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和跟风。

  本市将继续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从2015年起,北京已支持部分示范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和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后,通过专升本转段录取进入本科高校学习。方案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为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家长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参考信息,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适宜于学生发展的学校以及在高一级学校更好地学习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及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

  本报记者 贾晓燕

  马上就访

  校长说——

  张斌平(五中校长):“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中包括中考改革,是北京方案的优势和特色,中考改革有利于高考的推进,因为有中考改革作为依托,在初中时就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性,已经让学生学会了选择。

  此方案是在北京总体教育改革背景下出台的,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受教育的连续性,既包含中考改革,又隐含着对考生考上大学后的专业发展方向的关注,同时还考虑到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融合,是在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整个教育改革大系统中考虑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的。

  教师说——

  赵盈(一六六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新高考方案加大了对学生听力和口语考查的力度,进一步强调考查英语的实用性,突出了首都特色,也为学生下一步的语言发展打好了口语基础。这样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将迅速影响到高中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必须夯实学生的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坚持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彻底杜绝死记硬背、应试以及“哑巴英语”。教师必须让学生平时多读书、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接触和英语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说——

  目前的初二学生,将成为2020年新高考的首批考生

  小魏(五十中分校初二学生):虽然2020年的高考还很远,但自选三科的考试形式对自己来说比较有利。因为自己数学、化学都不错,但是物理不太好,原来的理综把三科捆在一起考试,物理反倒拉分。如果能自选的话,就能选别的科目,更能凸显自己的优势。

  小彭(五十中分校初二学生):我的历史、地理、政治都不错,我应该还会选择这三门。

  小李(五十中分校初二学生):现在还没想过将来要选哪科考试,先尽全力把所有的课程都学好,这样不管怎么改,都不至于抓瞎。(本报记者 贾晓燕 王天淇)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