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
沪中小学生在作业上花多久 调查:逾半“超时” |
更新时间:2014-11-26 11:44:09 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
![]() |
上海的中小学生究竟在作业上花了多少时间?历经两年深入研究,近日,《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一书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作为全国首次进行的一项大规模作业现状研究,随着著作的问世,一大批关于作业的真实数据首度披露。 数据显示,学生在家完成作业“超时”,97.6%家庭还“加餐”。 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偏长是不争事实 自2010年开始,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开展了“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品质”的研究与实践,调研以班级为抽样单位,研究对象为三至八年级学生,研究科目小学为语文、数学和英语,初中为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 根据上海市教委2008学年的课程计划,本次作业研究中,小学作业时间以1小时为标准,初中阶段的作业时间以1.5小时为标准。 但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在学校内就要开始做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小学阶段,超过35%的学生在校作业时间超过40分钟,约15%的学生在校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初中阶段,约50%的学生在校作业时间超过40分钟,约25.3%的学生在校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约10.6%的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时间超过1.5小时。 除了在校完成作业外,还有一块“大头”就是回家作业。研究显示,本市小学生平均每天花在回家作业上的时间为1.38小时,每周为9.66小时。 研究还表示,小学若以1小时为标准,有53.7%的小学生每天作业超时,其中约20%的学生作业超过2小时,7.5%的学生每天作业超过3小时。初中若以1.5小时为标准,经过折算,约有59%的初中生每天作业超时;即使按2小时计,也有39%的学生每天作业超时,其中12.6%的学生每天作业超过3小时。若加上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则超时现象会更严重。可见,学生完成学校作业时间偏长是不争的事实。 作业照搬教辅现象普遍,教辅质量堪忧 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仅仅来自教师,还来自家长和自身不断追求第一的思想。学生问卷结果表明,在小学和初中,从不布置额外作业的家长均约占20%,从不主动做额外作业的学生仅仅约占20%。在小学,近30%的家长经常为学生布置某学科的额外作业,近30%的学生经常自主地做一些额外作业。在初中,家长和学生的这一比例均约为20%。 家长问卷显示,至少有97.6%的家庭会购买教辅材料。 那中小学生的作业来源究竟在哪?虽然教师问卷显示,他们使用最多的作业来源为备课组统一设计的作业,其次为练习册和教科书、自编作业和教辅材料,但通过学生实际的作业文本分析却发现,无论是备课组统一的作业,教师自编的作业,还是校本作业,几乎都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教辅材料的内容。例如,初中英语学科进行了教辅材料使用统计,大约84%的学校完全使用购买的教辅书和报纸;初中语文学科则至少有70%的学校直接使用教辅材料。 另一方面,教辅已呈泛滥之势,通过学科专家对作业文本的分析发现,教辅的质量无法让人放心,主要“存在一些科学性错误”,如初中物理学科通过对30份样本的作业题目分析后,发现共有41处出现科学性错误,其中32%的错误来自教辅练习,另有68%的错误出现在校本练习和小练习中。 此外,教辅中还存在重复训练的问题,初中阶段尤为明显。 逾半初中教学进度混乱且赶超现象严重 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是否相关,决定了作业的难度和可理解性。研究整体显示,小学阶段各学科的作业与教学的关联相对紧密,初中阶段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非常明显。 调查显示,从学校布置的作业来看,八年级学生已明显有赶超进度和应试现象。通过对八年级作业文本分析发现,对于八年级刚开学一个多月的作业,不少学校选择的作业内容与教学主题已毫无关系。例如,初中语文不符合正常教学进度的比例约为51.5%,其中快于或慢于正常教学进度的比例为35.5%。完全脱离教材,仅仅做各类阅读训练以及讲评的比例为14.2%。同一周内,有教第一单元的,也有教第六单元的。初中英语学科甚至还出现了作业既与教学主题不相关,也非复习先前学习内容,而是在提前练习九年级的中考试题。 研究者还发现,初中阶段,各学科教学和作业均演变为“考试阵地”。调查显示,学校非常重视在教学和作业过程中进行试卷测试,作业做试卷、订正试卷、为了考试做作业现象很严重。如初中英语学科分析发现,在为期一周的作业中,关注语言知识、语法课,写作和听说的比例非常低,学校日常教学和作业中复习和测试的比例过高,大约达到39%。研究者表示,这也从侧面反映,初中很多考试学科的课堂教学新授课比例很低,而“以练代教、以考代教、以考试卷代作业内容”的现象非常普遍。 对此,研究者分析,造成教师教学进度混乱、作业应试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急功近利的应试心态导致,误以为搞题海战是教学的主攻方面;另一方面,学校安排的月考、区域安排的统考等,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进程,迫使部分教师用新授课时间去复习,作业时间做大量试卷,导致题海训练弥漫在学生课内外所有的学习时间。因此,作业的实际难度会因为教学进程的混乱和作业安排的随意而加大。 “这仅仅是一本代表一个研究团队的研究专著,不代表任何官方意见。”在《透析作业——基于30000份数据的研究》一书的后记中,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作出郑重声明,他表示,书中描述的关于作业的现象与思考,只是本着一个研究团队应有的研究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真实客观,不渲染,不夸大,不扭曲,实事求是。其良好初衷仅仅是为了撬动作业变革的开始,引起社会对作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解决作业问题各方责任重大 面对这么多的作业问题,我们能否把责任推向教师?研究者表示,作业设计、实施中的种种问题,有些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导致的,有些是学校管理水平导致的,有些则是整个教育和社会大环境导致的。在这样一种复杂关系中,教师犹如夹心饼干一样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业多了、少了、难了、易了,家长、社会都会有意见。 然而,本项研究的一组数据,却可证明教师为充分利用作业而付出的艰苦努力。教师在只教一个班级的情况下,用于作业设计、批改、分析、辅导和讲座的时间总计已超过2.5小时,而若执教两个班级,时间就会超过4小时,占据教师在学校近一半的时间。可见,教师对于作业的态度积极,对于发挥作业功能的愿望也很美好。在研究者看来,教育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恰恰是:不是去要求增加教师在作业方面的工作时间,而是减轻教师作业负担。研究人员认为,要解决作业问题,需要综合思考各要素的特征和相互间关系,以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教育行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都非常重大。 减作业负担非减量这么简单 针对作业负担重,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严格的作业量监控措施。但研究人员表示,作业时间长是作业负担重的重要标志,但减轻作业负担绝非减少学校作业量这么简单。因为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是,学校作业量减少后,家长除了抱怨,还会给学生额外布置作业。教辅质量堪忧,再加上家长对教学过程不了解,布置作业针对性存在欠缺,使得学生的作业负担对于提升学业成绩几乎起不到作用。 现实的困境是——减少学校作业量,可能会面临因家长作业量增加而带来的学生负担没有减轻,但作业效果更差的窘境。要避免这种现象,可能需要提高学校作业质量,需要证明完成家长作业是一种负效劳动,更需要考虑如何用丰富的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