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教育部发布高考改革配套政策 上海正加紧完善相关实施办法

更新时间:2014-12-17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教育部12月16日发布两个高考改革配套政策:《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上海市教委表示,将根据配套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市的相关具体实施办法。目前,相关办法正在加紧修改完善、征询意见,并将按规定程序报批。一旦实施办法获批,将及时公布,并做好实施办法解读和咨询服务。

  《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将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作为我国高考改革在完善评价体系中迈出的重要一步,12月16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将参考评价情况招生录取。

  意见规定,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在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看来,首次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教育导向:要培养全面发展、兴趣见长的学生。除了学业水平,思想品德、艺术修养、身心健康和社会实践都被列入其中。

  思想品德评价如何量化,一直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难题。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认为,教育部制定的评价标准,对“思想品德”评价内容具体化,避免流于形式。如《意见》中明确了可以记录的具体活动内容、行为表现和典型事例,包括鼓励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推出,对学生、中学、大学,都是一道“大题”。

  复旦附中副校长方培君认为,在综合素质评价上有所突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举例来说,什么是体现综合素质的具体活动,学校之间的筛选标准如何统一?作为基层学校的教师,对评价体系的推进非常期待,也希望在实践中探索。

  唐盛昌指出,综合素质评价第一次有了相对量化的指标。他说,“现在中学负责做的就是搜集和整理学生真实的材料,不作定性评价,这些评价让大学去做。”

  市教委12月16日透露,本市的相关具体实施办法正在加紧修改完善、征询意见。

  不少专家聚焦“量化”二字。上海即将推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本上指标体系将在教育部相关意见下展开,在量化细则上,上海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如,本市校园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比较高,一些区县和中小学已经探索“大数据”评价体系,这些都可以与将来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无缝对接。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图片

      婵炲备鍓濆﹢浣圭鐠佸磭绉块柛銉ュ⒔婢ф牠寮崶鈺冨娇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