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
让足球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人生 上海教育博览会校园足球教育论坛侧记 |
更新时间:2015-4-15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2015年,校园足球将成为中国校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出台推进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上海校园足球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前景。 快乐足球,阳光体育。日前,第12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举行了校园足球教育高峰论坛。孙雯、区楚良、成耀东等一批知名足球明星,以及韩国足协副主席车范根等,畅谈对校园体育和校园足球的展望,并与在场观众热情互动。 嘉宾观点 发展足球要有使命感 车范根(韩国足协副主席) 十多年前,车范根曾在中国深圳执教,感到中国足球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在高峰论坛上,他和大家分享了韩国足球的经验,希望上海校园足球可以有借鉴之处。“在全球时代,很多经验要共享,才可以共同发展。”车范根说。 1978年,车范根第一次去德国踢球,那时候他已经感到亚洲足球的发展不可能是哪一个国家独树一帜,只有日本、韩国、中国亚洲国家足球共同发展,才可以和其他国家竞争。 车范根在德国踢了10年球。在欧洲时,他去拜访在当地踢球的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的球员,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或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作为球员、教练,在几十年的历程中,他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在车范根看来,发展足球这项运动,可能需要财政、教育上的投入,但最主要的是对足球的热情和爱,也就所说的使命感。上海的足球、中国的足球,若想与世界水平拉近距离的话,要从草根做起,必须要有愿意为足球付出努力的草根教练和管理者站出来。车范根相信:“可能个人的力量不是很大,但如果有人愿意带头,就会改变很多人。” 15年前,他在深圳执教过一年半,在这一年半里,他一直在考虑可以给他的弟子和队员们带来什么。作为教练,他想让队员们看到要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该怎么做,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15年后,他很庆幸:当时的那些队员现在都已成为主教练、助理教练或与足球相关的管理者。在深圳时,车范根也看到了中国足球无穷无尽的潜力,所以,他深信不疑,总有一天中国足球会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 车范根在韩国国家队时,一直带着这样一个疑问:“相比足球强国,为什么我们韩国足球就做不到?”他不断思考:为什么我们一直比欧洲足球队差,为什么我们不能进球,哪些地方存在差异?抱着这样的疑问,车范根背着背包去德国,到德国后他吃了一惊,在那里他看到7、8岁的小朋友就开始踢球,每逢周末打联赛,与成人联赛没有太大区别。一周中平时训练技术、体能、战术,到了周末就去体验联赛,看球技是否有提高。 在德国的10年经验告诉车范根,小朋友一定要在很小时就开始接触足球。如果说小运动员不是从7、8岁开始接触足球,等到10多岁后再努力,就培养不出小时候踢球的那种感觉了。 结束10年运动生涯后,车范根回到韩国,第一件事就是办韩国足球学校,第一期成员就是他的儿子。在他看来,7、8岁的小朋友拿着足球玩,做最简单、最基本的足球动作,然后到初中、高中和大学,建立一所系统的足球学校。25年前,韩国只有他这样一家足球学校,如今已经达到1000多家。现在在韩国,类似足球俱乐部会员制的足球教室比足球学校还多。“个人的努力总是有限的,孜孜不倦一直做好一件事,相信上海青少年足球联盟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对此,车范根充满信心。 成长和学习比胜利更重要 孙雯(前世界足球小姐) 在高峰论坛上,孙雯谈了她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开展校园足球的一些想法。 孙雯从“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培养规律的理解”、“开展校园足球的初衷”,以及“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校园足球的定位”三方面做了PPT演示。 孙雯认为,要想成为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周期很漫长,基本上从5、6岁开始一直到17、18岁。整个成长阶段分为三部分:一是少儿足球阶段,强调“快乐为主、享受足球”,挖掘足球比赛的能力,体现灵敏能力和协调能力;二是足球寿命的黄金时段,称之为“专业训练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整个生理、心理对足球运动员都很关键,如果这个阶段能打好基础,对今后起到决定性作用;三是专业训练阶段,从生理发育期来说,此时已经成熟了,这个阶段需要更多投入,比如有些著名球员在17、18岁就已经参与世界杯比赛。 孙雯表示,想成为高水平的世界顶级球员,至少需要15、20年。 在校园足球中,孩子是怎样的角色?谈及校园足球,孙雯说,我们的初衷就是把足球作为孩子教育的平台,不仅仅是足球学校,更是“人生的学校”。首先,孩子要快乐,其次是成长,接着是友谊,最后是公平竞争。球队是一个需要团结的项目,在这个平台上,孩子与孩子接触相处,建立友谊。而公平竞争也是校园足球所倡导的理念,在球场上遵守规则,比赛双方的孩子们相互握手,互相尊重,没有欺骗行为。 孙雯说,现在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搞足球、搞竞技体育,就是要胜利,胜利就是第一。但其实,对孩子来说,成长和学习比胜利更加重要。“把我们的校园足球变成孩子社交技能学习的平台、孩子人格培养的平台,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平台。‘足球的学校就是人生的学校’,大家千万不要忘了这个初衷。”孙雯强调。 即使有很好的足球精英中心和足球学院,但真正成才的可能性也只有1%,所以,不论是足球专业人士,还是组织管理者,足球仅是人生的一个段落。年轻球员的成长舞台可以是“足球学校+足球学院+精英中心”,而未来的“出口”包括职业俱乐部、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大学普通学生、各类职业技术学院等等。能获得同等教育机会,未来能与同龄人一样面对人生挑战。对此孙雯感同身受。她曾做过体校学生,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为体育生设想得更好一些,他们才能更出色。” 发掘足球育人的教育功效 姜福明(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执行理事长) 2012年1月5日,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揭牌成立。联盟在过去三年里已经发展了278个成员单位,包括16所大学、16个区县分联盟、37所高中、83所初中以及126所小学。 在联盟尚未成立的2010年,参加上海市学校足球比赛的学生约为1800人,而联盟成立的三年来,在联盟注册参加比赛的人数达到了9025人。 “上海将通过校园足球的开展,扩大上海市校园足球人口数量,夯实足球运动的发展基础;坚持文化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塑造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及优秀足球技战术水平的运动员队伍。”姜富明说,同时上海将继续开设多层面的培训课程,构建起具有自主特色的培训体系,并进一步优化竞赛体系的设计,打造品牌赛事,以赛事带动校园足球文化发展。 在姜富明看来,夯实足球基础,除了足球课程以外,对于教练员的培训也非常重要。他介绍说,目前联盟培训课程现分为三个层面:国际俱乐部青少年训练经验分享课程、中国足协教练员培训课程和联盟自设培训课程,已建设完成针对区县教育局、体育局局长,区县分管体育干部,成员学校校长,教练员,指导员,裁判员,比赛督导等共七个级别的培训体系,已有超过1000人次参加了联盟系列培训。 不过,学校缺少足球师资的现状,成为推广校园足球的一大难题。姜富明介绍说,在市教委的领导下,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的全覆盖的校园足球活动指导员培训工作已经启动,每所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推荐1名体育教师参加,校园足球联盟学校每校推荐2人参加。希望通过集中的脱产培训,迅速培养一批能够上好校园足球活动课的体育教师,缓解足球师资短缺,实现在学校完成青少年的足球启蒙教育。 姜富明也强调,校园足球的发展,踢球和学业必须齐头并进,更重要的是,发掘足球育人的教育功效。姜富明介绍说:“未来,上海校园足球联盟将进一步以足球为载体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使每个青少年在他们的求学过程中培养起热爱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互动环节 校园足球的发展是个大课题,如何改变缺少师资的现状,读书和踢球如何兼顾、如何选择未来的道路,针对这些家长和校长们关心的问题,专家们进行了解答。 如何弥补师资缺口 问:现在发展校园足球,缺少师资成为一个大问题,未来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车范根:中国有不少著名的球员和热心的教练。这些教练可以学习一下,如何吸引孩子们到足球场上,建立一个快乐、身心健康学习足球的氛围。这方面中国教练可以参考韩国经验。 25年前,我建立了第一家足球学校,现在回头看来,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韩国的足球环境,中国也可以从草根足球做起,培养脚踏实地的教练。 孙雯:在目前缺少师资的情况下,我们专业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认为有两种:一是我们自己走进校园,给孩子们带去技术和知识,让他们享受足球的乐趣;另一种是帮助更多体育爱好者和体育老师一起为孩子提供足球的舞台。在缺少师资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社会的力量。所以现在上海市足球管理中心正在尝试为社会上热爱足球的人士提供机会,开发“上海市足协E级教练员”培训项目。4月,这个项目就要进行初期讲师培训,之后再进行社会推广。 现在很多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正在努力走进校园,不少退役运动员尝试和学校、社区合作,推广足球。新一代运动员和教练员相对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培训体系和平台,对青少年培训的认识和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当然,过程是很漫长的。 踢球读书如何兼顾 问:现在很多中国家长对孩子踢球有疑虑,怕踢球会耽误学习。韩国也是学习压力比较大的国家,在这方面,韩国有什么经验可以和中国家长分享? 车范根:韩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比较接近,所以会遇到相似问题。25年前我回到韩国时,韩国的状况也是这样:要选择足球就要放弃学习。另一方面,足球培训费用很高,很多家长不舍得。而且当时很多教练从球员转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怎样培养有潜力球员普遍没有经验。 韩国现在有很多学校开展足球教学,但他们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更为专业足球训练已经转到俱乐部的青少年训练体系中。现在韩国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就进入到职业俱乐部参加训练。但韩国的足球基础,却是源于校园足球的发展。 王洋(曹杨二中校长):实际上这个问题对于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家长,不必过分焦虑。不过孩子到高中时,很多家长确实要有所选择。 我有一次到德国大学访问,物理系一位教授拿照片对我说:“这是我参加足球联赛的照片。”我听了以后很有触动,原来踢足球也可以成为物理系教授。 我们曹杨二中女足在过去22年间培养了13个国家队队员、16个国青队队员和33个国少队队员。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既可以把球踢好,也可以学习得很好。2002年,我们一个运动员没有靠足球加分,直接进了复旦大学。这告诉我们,小学初中一定要确保学业和足球兼顾,高中可以开始有职业化概念,但要给他们安排准备好不同的出路。 如何培养更多精英 问:我们年轻一代的年轻球员和国外同年龄球员的差距在哪里? 区楚良(著名球员):其实很多东西是不能复制的。我们要知道我们缺少什么,并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计划,这样才能“接地气”,符合国情。比如很多初中学生5点半后才放学,之后再参加足球训练的时间就很难保证,在外国就不一样。不过,我们国家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利用教育系统推动足球发展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成耀东(著名球员):校园足球的发展非常重要,这是培养有天赋球员非常重要的平台。国外的做法相对比较成熟,什么年龄段进行普及培养兴趣,什么年龄段对精英再培养,都是来自于这个平台。 现在韩国球员在欧洲有很多,日本也有很多,我们是有差距的。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学习国外的模式,当然也有不一样。我们的体制,社会的认识度,慢慢要转变。只要我们坚持做,5年、10年甚至15年,我相信我们可以出很多可以上得了欧洲赛场的优秀球员。等这些精英再回来服务中国足球,我们的水平一定可以有所提高。 球员怎样有个好出路 问:有不少运动员,到了初高中,发现足球这条路走不通了,他们该怎么办? 孙雯:这个问题放在所有人面前。尤其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多有智慧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足球运动员本身,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都能成为优秀人才。对于我们足球专业教练员来说,首先传授足球技术,其次培育完整的人格,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领导力和合作精神,更能够正确地面对胜负。 对于组织者来说,足球不仅仅是内部的改革,其实是一个社会全方位的改革。足球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期待。 金元东(韩国K联赛联盟主席):我在韩国从事足球工作24年。运动员出路的问题,是老师、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知道中国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踢足球能不能成功,这是大家很关心的。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学习好,选择的路就多,这是很多家庭的期望。 不管怎么样,足球可以让孩子体魄健康,让他自己充满信心、开朗、积极向上,这也是足球的优势。 从小踢足球,就要踢一辈子足球,这是根深蒂固的想法。但是能够真正成功的又有百分之几?我想各个国家都一样,概率不会很高。很多人会问:这条路如果走不下去该怎么办?就中国来说,中超联赛16支队伍,每支30人,就是480多名球员。从10几亿人中成为其中一员,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因此,成为职业球员不是唯一的目的,应当一边读书一边踢足球,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欧洲有许多足球裁判,他们的职业可能是医生、律师,日本也有很多足球记者,也是从小踢足球踢出来的。车范根用25年证明,踢足球和学习不冲突,即便不能成为顶尖球员,也可以有很多的出路。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