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复旦交大首次综合评价录取完成校测面试 成绩权重占比30%

更新时间:2015-6-29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你喜欢航空航天,如果让你设计月球车,那么它与地面车辆有什么不同之处?”一位考官与面前的考生互动交谈。

  6月28日下午,新高考改革后的首次综合评价录取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完成校测,近2000名考生在双休日分批接受了两校专家的面试,其中1000余人将获录取。高考成绩、学业考成绩与此次面试成绩的评价权重分别为60%、10%和30%。

  不少人将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与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相提并论。那么,它们各自“走势”如何,适合什么考生,学校又如何适应?

  自招是小口子综评是主渠道

  “的确,对比综合评价与自主招生,才能把它们的意义搞清楚。”市教委副主任陆靖教授说。

  上海高考成绩公布前后分别进行了自主招生选拔与综合评价录取,这两者的功能有显著区分。

  自主招生有针对性、个性化,是为了挑出真正具有突出学科特长的考生。有专家甚至认为,自主招生面向“仅靠高考考不进来的考生”,他们可能某些学科能力特别强,甚至是偏才怪才,拥有“独门绝技”。

  综合评价录取则是适应量大面广的高招,重在考量“综合素质”。根据国家和地方新高考改革方案,按照“两依据、一参考”基本原则,依据高考成绩、高中学业考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最终实现多元录取。相比自主招生“计划数5%比例”的“小口子”,综评录取规模是“主渠道”。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郑益慧透露,交大今年在沪招生总计划900人左右,其中综评录取计划达650人左右。

  这两种招考方式,都是力求在单一考分的基础上,多一把“量尺”。不过,陆靖坦陈,以往的自主招生其实也试图混合两种功能,新的自主招生与新综评录取并行不悖、各有侧重。曾经自开“千分考”的复旦大学,此次也将综合评价录取的总分设为“千分”,其中高考成绩折为600分,面试校测满分按比例是300分,其余则依据学业考成绩。“采用高考成绩作为‘入门线’,公平性和权威性都得以更好保障。”复旦招办主任丁光宏说。

  千校不再一面各执一把标尺

  高考综合改革,是要把冷冰冰的分,变成活生生的人。高校总希望有更好的生源,但从前,除了分数别无参考,高校只能“认分不认人”,简单地按分、排序、录人。这样势必出现“优秀学生=高分考生”的逻辑,进而导致学校也“按分排位”,较量分数线。实质上,千校一面,并没有完全选到相互适合的对象。

  复旦、交大同样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但两校校测面试的方法不尽相同。上海交大电信学院一位面试官说,进入面试的学生都很优秀,“我们只是选择更适合上海交大、具有交大特质的学生”。一位复旦文科教授表示,面试“一对一”进行,每名考生先后面试5轮,由5名考官各自评价。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人对学生的认识、推荐都比较一致。他说,“这反映出那么多年面试下来,老师已对复旦要招怎样的学生,有了较为统一的价值取向。”

  陆靖也认为,不同高校特色不一,选拔人才必然也有差异性。他表示,“综合评价录取需要高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学生’,在考学生的同时也是在考学校,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眼光。”在2015、2016年这一变革期、过渡期,复旦、交大走在了前面;2017年,上海高校都将进入“新高考”阶段,其他高校也希望早些加入,各执一“尺”。

  上海外国语大学招办负责人王斌华、上海财经大学招办负责人彭曦也认为,这是未来希望尝试的招考机制。若进一步探索,选拔指标的各项权重不是一刀切,而是因校而异。“这也符合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本初的要求,真正做到‘选人’,而非‘选分’。”

  系统取代校测大数据找所需

  未来,是否酝酿在面上招生计划中全部采用综评录取?对此丁光宏表示,综评录取在中国还是首次,未来是进是退,取决于国家对整个高招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同时要看这一新机制每一步探索的情况,若效率公平社会满意,可能逐步推进。站在学校层面,希望能够不断推广。

  在中学教育者眼中,综合评价录取也是教育改革的新指针。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校长路光远认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是新一轮招考改革大方向。“复旦交大两校及其后更多学校的探索,对中学推进素质教育是一种有益导向,对因材施教具有积极意义。”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如何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怎样确定更为科学的评价标准,划分各项因素的多元加权,这是考验新机制公信力和有效性的关键。

  上海先行试行新高考方案,今年据此配套出台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并正在建设全市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2017年正式用于高校参考。市教委介绍,已明确将四方面内容纳入评价范围: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届时,上海将试行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参考。

  而面上高考“3+3”,共同构成“两依据”、“一参考”正是这套综评系统。陆靖认为,今年两校试点综评,也为综评系统的构成成分提供反馈信息,看看哪些综合素质要素是高校最感兴趣、最需采信的。理论上的理想状态是,高考综评录取可以用一个“系统”取代校测,让不同高校从“大数据”中各取所需、调取材料。“当然,这一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长过程。”

  综评VS自招,谁更适合谁

  自主招生有针对性、个性化,挑出真正具有突出学科特长的考生,甚至是偏才怪才;按照“计划数5%比例”录取

  综合评价量大面广,重在考量“综合素质”;依据高考成绩、高中学业考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现多元录取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