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
年年送考父母心而今眉头次第开 2015年上海高考平稳开考 |
更新时间:2015-6-8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6月7日11时35分,普陀区宜川中学门外,曹杨二中考生小沈的妈妈一眼看到人流中走出的儿子,迎上去微笑击掌,孩子急着说“今天感觉……”妈妈打断“不管怎样,考完就翻篇,下午继续努力”。妈妈挽着儿子的胳膊,一起往家走。 考场外的送考家长是一道风景。年年父母心依旧,可今年的考场外,次第渐开的是眉头,不变的,是目光所向。 哪份名单你认得的多? “哪份名单你认得的多?”宜川中学门前,不少家长讨论着微信朋友圈热传的一段话:第一份名单列举了一些古代状元;第二份名单则都是当时的落第秀才,其中倒有不少名人,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的很有道理!”曹杨中学学生小常的妈妈已经跟周围家长聊了好久,她说,填志愿时孩子很理性,在专业和学校之间选了专业,第一志愿填了上海大学的机械工程,根据以往这一专业的分数线和小常平时水平,应该没啥问题。所以,妈妈也笃定,“现在回想我们当年,考上好学校的、所谓差学校的,不都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烦恼?” 报道了10年高考,记者发现,现在许多家长的教育观、高考观不再那么“紧绷”:相比成绩,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我们拿到英国高校录取通知” “我们已经拿到英国高校录取确认函了”,下午,市西中学门口,市西中学考生小梁的妈妈一边跟周围家长聊,一边等着给儿子送伞。“其实可以不用高考了,可是他说,这是自己中学生活的纪念,一定要好好考。” 长宁区复旦中学考点外,沈先生说,孩子在中学成绩年级中游,夫妻俩想好了,如果这次发挥不好,哪怕只能进大专,只要专业选得好也就满意了。 晋元中学高三考生小程的妈妈,给女儿减压,也给自己宽心:“高考后,我们还报名了同济的自主招生考试,人生有很多次机会,高考也是一种人生经历。” “我还记得,那时候自己高考,早上自己骑车带一个面包去考场,家里也没如临大敌”,“好像唯一的福利是我妈给了我一块巧克力”,“儿孙自有儿孙福,再操心也没用,只要他们自己不后悔”……有意思的是,学校门外等候考生的同时,一场有关高考的“忆苦思甜大会”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 近几年高考学生的家长,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80年代中后期参加高考,在高考历史上,也算承上启下的一代。 考场外,新风景越来越多。许多爸爸妈妈举着相机甚至摄像机,拍下孩子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对他们来说,高考不再是生死攸关,而是家庭生活的一段旅程。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