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上海将缩小学术型高校规模 大力发展应用类本科

更新时间:2015-12-29 8:33:00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正在率先构建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引导大学在不同类型、主干学科门类二维分类座标系统划定的“十二宫格”里精准、细分定位,以便推动高校办学从传统的“一列纵队”向“多列纵队”转变。根据规划,未来15年间,上海将着力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缩小高校学术型人才培养规模。

上海市政府今天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历时两年制定的《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按照规划,上海还将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到2020年,上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为105万人;2030年预计达到140万人,其中研究生在校生规模预计25万人左右,约占27%;本科生规模预计53万人左右,占59%;专科生预计13万人左右,占14%。上海高等教育由此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

副市长翁铁慧表示,上海将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将逐步缩小,而着力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们的软肋”,翁铁慧说。

新公布的上海《高教规划》针对医学、艺术、经管、法学、理工农、文史哲教6大门类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布局,分别提出结构调整思路和方向。据此,今年初,上海已经依据规划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未来还将以合并组建、新设增设、调整撤并、合作办学、二级学院独立运行等方式优化上海高校布局结构,使其更加契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

翁铁慧介绍说,上海正在构建形成政府对高校的二维分类管理体系,横向维度上,按照学科门类及一级学科发展情况,把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类;纵向维度上,按照承担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功能,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应用技能四类,形成了“十二宫格”。

主管部门将在与高校充分沟通并由其自主定位后,把全市所有高校都放进相应格子里,并配套建立相应资源配置和评价机制,引导高校在各自领域和类型中争创一流、办出特色,从原有“一列纵队”变为“多列纵队”,引逼高校不再盲目贪大求全,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为此,上海还根据不同专业及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实际特点,测定13大学科门类生均培养成本,作为调整财政投入和高校收费的科学依据。此举在国内尚属首次。

此外,为提高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教学质量,上海还做出了三项制度安排:刚留校的青年教师不能直接上讲台,要先担任2-3年助教,积累一定经验后才能独立开课;所有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而且要上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此作为教授任职的基本条件;每位教师都要有接待学生时间,想方设法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