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
学生家长走进上海科技大学新校园 体验小而精 |
更新时间:2016-4-25 9:04:00 来源: 来源:解放日报 |
![]() |
呈现波浪形并带着双螺旋的正校门,犹如晶体生长的九层玻璃塔,还有被学生们视为类似细胞结构的大草坪……昨天,一大批学生及家长第一次走进拥有七彩建筑群的上海科技大学新校园。 经过4年实质性建设,张江核心区有了与国家科学中心、上海科创中心共生的创新型大学。记者探访这所目前上海最年轻的高校,发现集聚着许多与众不同的创新点。 全职教授必须给本科生开课 随着由52幢单体建筑组成的900亩新校园逐步投入使用,上科大今年9月入学的新生将全部入驻新校园。 上科大的真实师生比已超过“设计值”。截至今年3月,上科大在读本科生共502人,在读研究生共1051人;全校已到位83名常任教授、289名特聘教授,合计372名专任教师,其中包括多位诺奖得主、美国院士、中国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等。据统计,63%的常任教授均博士毕业于海外知名大学;76%的常任教授来校前在海外名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工作。 学校的师生比为400:1500,每个老师约只对应4个学生。上科大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介绍,作为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上科大在校生规模将稳定在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而师资队伍将由常任教授与特聘教授各500人构成。不少实验课教师都是博士或博士后,但仅设置为教辅人员。 在上科大,全职教授必须给本科生开课,否则将被“一票否决”。而且,每位教授还须担任学生导师。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副校长鲁雄刚告诉记者,上科大师生融合度非常高,按照“学院+书院”的架构,导师每年还要入驻学生宿舍至少一周,就连核物理学家沈文庆院士也在新校园住过,还同时在书院公共空间开课。 自编教材开设必修“文明课”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上海千人计划专家陈浩,现为上科大信息学院教授,他在发给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课学生的电子邮件中提前“预警”:“这门课将采用全英文教学,包括教材、课堂讲授和作业。你应该掌握流利的口头和书面英语。如果你还没有掌握,请在寒假期间迎头赶上。” 作为IT基础课,陈浩教授还开发了自动评分系统,可以实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程序,并提供反馈。他在系统里设置奖励分,提交作业早,就能得到这些加分。 上科大每名本科生,不论什么专业,必修“数、理、化、生”以及工程等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不少教材都同步采用加州理工学院等名校的原版教材。为了不“吓到”学生,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龚晋慷告诉记者,事实上,学校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全英文、全中文、或者中英结合教学。 有意思的是,英语倒不是上科大的必修课。学校独特的必修课还有设计思维、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其中上一轮的经济学课程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袁志刚教授担纲。在社会科学领域,上科大还有《中华文明通论》《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经典导读》《世界文明经典导读》《科技文明专题》等5门必修的“文明课”,由复旦、同济、华东师大等国内名校优秀教授组成课程团队,并自编教材。 龚晋慷说,在149个本科学分中,有10个学分属于任选互认性质,以满足学生感兴趣的辅修或发展方向。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沪上所有高校的学分,乃至海外名校学分。 “实验课”参照海外高校标准 学生们已在校园中体验到大学“小而精”的好处。吕文涛等同学分别来自上科大物质学院、生命学院、信息学院等,常常进行20多人的小班化学习。在他们眼中,新校园酷的地方还真不少——通透的自修教室在河边带着“悬空感”;宿舍楼像创意园区条件很赞;“隔壁”就是教师公寓,师生抬头不见低头见;独立的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即将投用。 作为上科大标志性建筑的图书馆,设置2000个座位,大于目前全体学生数,“根本不用抢位子”。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也设在学子身边。“我们的实验课参照海外高校标准,有实验需求就购置相应设备。”吕文涛说,“从生化实验到电磁实验,过去有些实验通常要读到研究生才做、甚至读完研还不一定做过,但现在本科阶段就能进行。”上科大还与麻省理工学院签署学生培养合作协议,今年选出4名优秀生前往学习一学期。 据了解,上科大今年将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四川、贵州、云南、辽宁、天津、湖北等14个省份进行招生,计划选拔招录350名本科生。学校采用“高考+校测”方式录取新生,将在高考后6月10日至20日期间举办多期“校园开放日”,通过以综合面试为主的多样性活动全面考察考生素质。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