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
“在上海参加马拉松赛最踏实” |
更新时间:2016-11-1 10:05:53 来源: 东方早报 |
![]() |
本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共有15万人报名,38000人站上赛道,全程超过8000名工作人员为参赛者拉起一道严密的安全网。 赛后,据上马组委会官方统计,半程马拉松的完赛率约为98%,全程马拉松为95%。 早报记者 马作宇 昨日,来自85个国家的38000名跑者用自己的双脚踏出欢乐的节奏,为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庆祝了21岁生日。 从最初5000人参赛,到如今15万人报名,38000人站上赛道,全程共有超过8000名工作人员为参赛者拉起一道严密的安全网……这一连串的数字正是上马不断进步的证明。 奔跑过后,往日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又取代了那些奔跑的身影。年复一年的上马作为一张城市的名片,它又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 “惊喜”成跑者共同的评价 “这次跑下来特别舒服,赛道两旁的工作人员和观众给我了很多鼓励和惊喜。”作为连续两年参加上马半程比赛的跑者,在上海工作的法国人马修这样说道,“今年的比赛比去年更好。” “惊喜”可以说是马修和不少完赛的跑者对赛事共同的评价。 其实,回顾今年的两场赛前发布会,上海马拉松组委会并没有亮出顶级跑者、大牌明星或是精美完赛奖品这样的“噱头”来炒作这项赛事。 “今年的上马对赛道进行了一些微调,让跑者更能感受上海的城市文化;10公里和健康跑的参赛者今年也能得到奖牌;而在服务和安全保障上,我们将进一步升级。”上马运营方东浩兰生赛事公司总经理周瑾在赛前这样告诉早报记者。 “赛事的最大亮点,应该就是今年把重点放进了上海体育场,让跑者能体会到运动员的仪式感。”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恰恰体现了已经21岁的上马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这种成熟不仅表现为赛事运行的成熟稳定,更体现在为跑者的安全负责——志愿者总人数增加至3396名,裁判300名,加上赛事工作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及安全保障人员,共有超8000人组成一张全面的保护网;除此之外,在骑行和巡逻的医务人员,赛事还增加了“急救兔”。 “参加了15年的上海马拉松,在这里比赛最踏实。”76岁的山西跑者孙更生在去年无缘上马后,今年重新回到上海比赛,他对比赛唯一的“抱怨”就是报名人数太多造成抽签太难。 高完赛率背后的意义 作为一场国际田联的金标赛事,上海马拉松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服务出色”的跑步比赛。 每年上马的完赛率都领先于国内同类马拉松比赛,今年亦是如此。据上马组委会官方统计,半程马拉松的完赛率约为98%,全程马拉松的完赛率为95%。考虑到今年全程项目的名额从去年的15000人增加到20000人,这也就意味着有近19000名跑者都在6小时15分钟的“关门时间”内完成了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一组数据不仅仅在国内能保持领先的地位,甚至在国际上都能排上名次。可以参考的是,2016年东京马拉松完赛率达到95.9%,波士顿马拉松差不多是97.9%。 高完赛率能说明什么?或许正是跑者们越来越成熟的表现。 一个值得津津乐道的细节就是,如果你在领装备的上海体博会活动现场,你可能随处就能听到跑者们讨论训练方式、比赛配速和补给方案的话题。 而在昨日的上马比赛结束后,类似的讨论同样不绝于耳。 “没想到我在10公里左右的时候起了两个水泡,这双鞋没穿多久,确实不适合拿来比赛。”从江苏赶来参加上海马拉松的跑者李先生在赛后和身边的另一位跑者这样讨论着。 如今,上海马拉松不仅仅是贯穿整个周末,甚至是分布在全年的跑步嘉年华,它已经成为了跑者们分享跑步心得,交流跑步技巧的一个平台。 视障跑者跑团成亮点 这几年,中国见证了马拉松井喷式的发展。 一组简单的数据是最好的体现,截至10月12日,2016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共有294场;而2011年全国仅有22场注册在案的马拉松赛事,5年增长了13倍。 许多城市将马拉松作为一个提升城市形象和刺激城市经济的方式,但在没有足够办赛经验的情况下,良莠不齐的组织和服务,反而给城市带来了反效果。 相比于那些年轻马拉松赛事,“老字辈”的上马则已经融入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如今像耐克、宝马、兴业银行等国内外企业都成为了上马的赞助商。此外,在连续两年赞助北京马拉松后,西贝莜面村也成为了上马的合作伙伴。 当然,这些变化也不仅仅停留在商业上,整个城市对于马拉松的理解都在逐渐改变。 “每年上马的这个清晨,我都忙得不得了,要送好几波客人。”今年40岁的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说道,“跟车上的跑者聊聊天,有时候我都想去参加了,就是开车实在太忙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比赛中,多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那就是视障跑者。由40名视障跑者和陪跑者组成的“蓝睛灵”跑团分别参加了全程、半程、10公里和健康跑。 当他们经过普通跑者的身边时,其他人不仅会让开道路,甚至会送上鼓励的话语。 “听说这个组织比较专业,我也想尝试一下通过运动接触更多的人。老实说,第一次去有点慌的,担心自己不敢迈出第一步。”视障跑者王洛承在赛后这样分享了初次参赛的感受。 “尽管我看不到周围的跑友,但是我能感受到周围兴奋的情绪,能闻到汗水的味道,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奔跑,我身为其中的一分子,很骄傲。”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