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国内资讯 >> 体教新闻 >> 正文

上海男排联赛夺冠实现三连冠 如何炼就“不败之师”

更新时间:2017-3-20 9:54:42     来源: 解放日报
原标题:昨勇夺第13座联赛冠军奖杯实现三连冠,为申城三大球职业俱乐部开好头 上海男排如何炼就“不败之师”

在总决赛第三场上海主场比赛中,上海男排队长戴卿尧扣球。 本报记者 邵剑平 摄

在昨天进行的2016—2017全国男排联赛总决赛第四场比赛中,客场作战的上海金色年华男排战胜北京男排,以总比分3比1夺冠。

自1996年引入主客场赛制后,全国男排联赛已举办21届,上海男排在2000年首次登顶,之后开启“上海男排时代”。此番上海男排夺得第13个联赛冠军,豪取联赛三连冠,无愧国内男子排坛的不败之师。

这支从教练到队员,都是一口流利上海话的球队,已成为上海体育三大球职业俱乐部中的金字招牌,写满上海体育荣光。

老骥伏枥:吃得苦中苦

35岁的方颖超和33岁的任琦,是上海男排现役年纪最大的两名球员。他们是和主教练沈琼同一批“黄金一代”的队员。今年,是他们的联赛谢幕战。

上届全运会之后,包括沈琼在内的五名主力队员选择退役,上海男排进入新老接替的调整期。这对于上海男排而言,是新的挑战。

方颖超和任琦选择了留下。从青年队至今,方颖超在队里已经待了20年。如今,他担任队员加教练。到了这个赛季,他很少上场,更多的时候,他把机会让给年轻的队员,但他并不会缺席哪怕是一天的训练。一是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因为“随时有上场的可能”,二是为了做好一名老队员,因为小队员们都以超哥为榜样。

回忆起当年在冠军教头沈富麟手下训练的情景,方颖超说:“每天的量都超级大,训练完瘫倒在床上时,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干什么都比这个好,打好这届联赛,就退役了!”但睡了一觉醒来,“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新老交接:靠团队制胜

在上海男排里,身高1.79米的任琦属于“小个”,但是琦哥是场上的核心。司职自由人,除了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更多时候由他根据主教练沈琼的临场指挥来对技战术进行调整。

“如果单就技术来说,上海男排在所有队伍中也许算不上最出色,但是如果‘捏’在一起,我们就是一个拳头,一锤定音。”上海男排年纪最小的队员、今年22岁的张哲嘉说,“无论谁有困难,我们所有人都会想办法去拉他一把。”身高2.07米的他出身于排球世家,在国少、国青队担任主力,并在2015年入选国家队,由于他跟随国家队出征世界男排联赛、亚锦赛表现不俗,被看做中国男排副攻线上最有潜质的希望之星,外界对他期望不小。进入上海男排后,他的表现也颇为引人注目,屡次成为关键场次的关键先生。

但这颗上海男排的未来之星,在参加了一届联赛后陷入沉寂。伤病的困扰,几乎让他放弃了第二年的联赛,当他重新踏上赛场,听到最多的是“没有关系”。“一到场上,就会被队友充满激情的呐喊感染,也会为他们对我的安慰而欣慰。”张哲嘉说,这就是他所理解的上海男排精神。

痛彻心腑:不进步就退步

在上海男排,新队长戴卿尧对上海男排的精神,有着“痛彻心腑”的理解。

2013—2014赛季,上海男排第一次引进外援,包括意大利国家队队长萨瓦尼、塞尔维亚的雅尼奇和美国国家队大卫·李。那个赛季,上海队在常规赛保持全胜。但在决赛中,上海男排一传不稳,丢掉了原本几乎到手的冠军。这给了当年司职接应的戴卿尧很大触动。他还记得那年丢掉冠军之后,沈富麟说的一句话:“一支队伍,不进步就是退步。”

作为年轻队员里的佼佼者,23岁的戴卿尧开始“折磨”自己,对自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三年间,他的体重降了30斤,位置也从接应变成了更具有领导性的主攻。更大的变化,来自于他的性格。刚进队时,这个不满20岁的毛头小伙脾气不小,到了26岁,戴卿尧更愿意倾听队友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戴卿尧从方颖超手中接过队长队标,成为上海男排新队长。这是主教练沈琼给他压的担子,恰好也给了戴卿尧同样的期待:“我要做和沈琼一样优秀的队长。”在他眼中,沈琼是上海男排最好的队长——场上霸气十足,待人真诚热情。

把戴卿尧推到队长位置,沈琼有自己的想法。“方颖超今年35岁,马上就要退役了,上海男排的新老交替也将结束,队伍需要年轻的队长来承上启下,将上海男排团结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延续下去。”(记者 龚洁芸 实习生 邵悠)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图片

      婵炲备鍓濆﹢浣圭鐠佸磭绉块柛銉ュ⒔婢ф牠寮崶鈺冨娇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