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努力“做高”就是最好的服务 ——唐子来谈上海如何做“合格的服务者”

更新时间:2014-8-15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唐子来很忙。这位在市委常委学习会讲课的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近期正致力于“2020—2050年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课题研究。结合全球顶级智库数据进行多番求证后,他发现,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门户城市的地位当仁不让,正发挥着向外连接全球网络、对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

  “上海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与定位,并非自说自话或靠旁人吹捧,而是成千上万企业‘用脚投票’的结果。”唐子来介绍,国外智库关于“世界城市网络关联度”的排名,将全球175个现代服务业跨国公司在世界525个主要城市的分支情况和定位等数据形成矩阵,测算出这些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层级。结果显示,前6位为伦敦、纽约、香港、巴黎、新加坡、东京,这“六大”,地位牢固,很难超越。但可喜的是,上海成绩不俗,已跃升至第7位。

  继而,唐子来又根据近年来工商局注册企业数据库,研究上海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和全国其他主要城市的关联网络。他发现,在面向全国的城市关联网络中,上海居首,而南京、杭州、苏州、宁波这4个长三角主要城市与上海的关联强度最高。这再次证明,上海是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的核心城市之一。

  另有大量数据显示,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的能级差异也较为明显。在上海的财富500强外资制造业企业的分支机构中,投资管理分支机构的比重(8%)和销售采购分支机构的比重(16%)均高于长三角区域平均水平(5%和12%),制造加工分支机构的比重(62%)则明显低于区域平均水平(70%),说明上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层级高于长三角其他城市。

  基于上述事实,唐子来认为,上海必须放眼全球,在国家战略和服务长三角中寻找自己的角色。“长三角之所以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因为上海在引领,但反过来,如果上海为长三角服务得不好的话,上海未来是没有地位的。”他告诉记者,依据人均增加值作为产业部类的价值区段表征,由高到低的产业部类分类依次为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其它服务业、农业。他认为,上海必须切实避免消极竞争,为区域内其他城市提供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区域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网络,“若上海在产业的价值区段上不能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拉开层级,跟长三角竞争,就谈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服务者。‘做高’,才是未来上海进一步服务长三角的‘正业’。”

  唐子来强调,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上海,应该把伦敦和纽约等全球城市作为标杆,准确把握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此消彼长”的过程。他告诉记者,1984年至2011年间,伦敦制造业就业岗位从近50万个减少到12.9万个,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位从32.2万个增加到67万个。根据最新发布的大伦敦规划(草案)预测,到2036年,伦敦制造业就业岗位仅3.4万个,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位却要增加到109万个。反观上海,在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特别专注于集聚经济效应,“希望到2050年,对上海而言,航空港远比深水港重要,因为上海不应也无需再强调规模经济效应了。由此,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才能形成良性的服务与共赢关系,而不是‘零和游戏’。”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