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上海港“水水中转”持续增长 上港集团总裁讲述“成长的故事”

更新时间:2014-9-22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去年9月29日挂牌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走过一年。承载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全面试验重任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新民晚报推出“口述实录·自贸区这一年”系列报道,邀请多位来自各行各业,却同样走在自贸区改革开放前列的人士,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这一年中,他们跨出了怎样的前进步伐,推动了多大的创新发展,又有什么经验值得复制和推广。

  大胆改革创新,勇敢大步前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只有成为“苗圃”,才能众望所归。

  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考察,肯定了启运港退税、通关一体化等改革成效,并现场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把沿线的内陆港口都带动起来。李克强说,上海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龙头舞起来,龙身才能摆起来,带动长江经济带加速发展。这些重要指示对上港集团和我本人是极大的激励。自贸区这一年,上海港“自贸效应”已初显。

  收发货和承运综合成本降低

  在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明确了要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以及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自去年9月至今的一年内,交通运输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一系列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沿海捎带落地和启运港退税政策扩围实施。

  这些新举措降低了收发货人和承运人的综合成本,促进提升了上海港的“水水中转”比例。2013年上海港洋山港区与东北亚主要港口相比,洋山港区水水中转比例(49.9%)已仅次于香港(61.3%),位居第二位,高于釜山港(47.8%)和高雄港(47.0%)。2014年1-8月,上海港水水中转箱量完成108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8%,水水中转比重达到46.1%;其中国际中转完成1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5%;长江内支线中转完成31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7%;洋山集装箱量完成101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7%;洋山水水中转箱量完成508万箱,同比增长6.6%,水水中转比重为50%。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业务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全港业务增速,成为拉动上海港集装箱业务持续增长的有力引擎。

  应该说,政策的出台总体上起到了促进上海港水水中转业务增长的作用,但具体到细节内容,还是有一些值得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地方。例如,沿海捎带政策当前试行的是“中资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未来可以进一步放开;在启运港退税政策中,尽管对沿江、沿海主要港口做了较大扩围,但最需要这项政策的长江上游港口还没有纳入范围,不能不说是此次扩围的一个缺憾。

  集拼业务吸引中转中心迁移

  一直以来,国内港口由于缺乏中转集拼中心,客户难以更多地获得高效的拼箱服务,而釜山港和新加坡港都已大量承接中国出口集拼货物的二次集拼业务。拓展自贸区的中转集拼功能,将进一步提升上海港的服务能级,扩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物流增值业务的服务区域,有利于进口分拨和出口集拼相关的港口物流业务和商贸活动向上海聚集,既为上海港开辟了更多延伸服务的空间,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船公司将中转中心迁移到上海。

  上港集团正在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增加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将穿梭巴士业务扩展到了太仓、独山等港口,提升了上海港长江内支线“五定”班轮业务的服务能级,加大了对安吉、嘉兴和无锡内河转运业务的对接。可以说,中转集拼业务发展的基础已经打好,在与口岸监管单位、集拼试点单位密切合作下,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自贸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政策,推动区外出口拼箱监管点功能创新,积极发展好上海港的中转集拼业务。

  跨境人民币借款控融资成本

  作为自贸区内的经营实体企业,上港集团母公司和主要生产单位、投资公司均在自贸区内注册和经营,注册资本共计432.3亿元。2013年,上港集团在自贸区内实现营业收入212.4亿元,上缴税费36.7亿元。

  在自贸区成立之前,由于无外债额度,上港集团的融资方式主要采用境内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等直接融资方式。2014年,上港集团以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为依托,在央行政策的支持下,成功开展了第一笔跨境人民币借款业务,取得了境外融资的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运用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实施境外人民币借款179.6亿元,综合资金成本低于5%,其中通过自贸区集团自由贸易账户借款16亿元。

  我们将自贸区建设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对接落实自贸区制度创新作为一项重点突破的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主动作为,通过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相关政策,将融资市场由原先的境内人民币市场扩展到境外,充分利用上海、新加坡、香港三地市场资源,有效控制了融资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上港集团放眼全球金融市场、提升海外知名度、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娌℃湁浠讳綍鍥剧墖鏂囩珷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