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
“三无官员”为民逐梦 追记原上海外经贸委副主任汤庆福 |
更新时间:2014-10-27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2013年6月19日傍晚,汤庆福仍在办公室伏案工作,为翌日举行的会议最后修改着发言稿。这已是他吃着保心丸连续工作的第10个小时,谁也没有料到,在他完成工作离去以后,再也没有归来。 凌晨时分,勤勉一生的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无官腔、无官话、无官气,人们称他是“三无官员”;廉洁、实干、公正,他是公认的名副其实好干部。 汤庆福,曾任上海市外经贸委副主任、上海口岸办副主任,退休后出任上海进出口商会会长。他被称为外经贸系统的“思想家”,是上海外贸改革的主要参与者,他参加筹建创办了1999年上海工博会和2002年的上海跨国采购大会。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他参与设计了上海的行动方案和各种应对措施,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重大课题的研究牵头人之一。 “人生路上,要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事,要学会做梦。不会做人,人生之路走不暖;不会做事,人生之路走不好;不会做梦,人生之路走不远。”这句话,他奉行了整整一生。 认真做事 汤庆福是外经贸委公认的拼命三郎。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外经贸工作的领导干部,汤庆福参与制订了上海一系列外贸创新的思路、方案以及中国入世后上海的行动方案和应对措施。 现任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沙海林曾担任市商务委主任,他称赞汤庆福“是一个眼睛总是盯着远方,心里始终装着大势的谋大局者”。 原市外经贸委多位领导公认,上海外贸改革、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一系列外贸创新思路、方案里,都留下了汤庆福的足迹。 2008年1月,他来到上海进出口商会担任会长。面对汹涌来袭的全球金融危机,如何服务6000多家外贸会员单位转型发展,是此后5年里他着力破解的核心课题。在他的领导下,商会坚持“自主办会,服务立会,创新强会”的理念,尽心为外贸企业服务,竭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创下了上海外经贸领域社会组织的无数个“第一次”。 他是那样的关注细节。每逢重要活动,他总要亲自踩点,检查贵宾室布置、审改来宾名单、检查席卡排放等,对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要落实好。他把关材料,一个词、一个字,连标点符号都不漏过。 不是为了得到赞扬,也不是为了名利,他只是认真。 温暖做人 汤庆福离开已一年有余,但与他感情深笃的妻儿,共同奋斗过的同事,以及每个熟悉了解他的老朋友却始终不能忘怀与他相知相交的种种。 虽是副局级领导干部,但老汤却从来不“端着”。逢年过节,他向每位同事发送的祝福短信,都是“特别定制”,由衷真诚。成员生日,他自制贺卡,将自己拍摄的照片翻印到贺卡上,出尘离染的荷花鼓舞女士、挺拔不屈的山峰激励男同胞。组织活动,他这个“一把手”总是爬上爬下摄影,毫无领导架子。 汤庆福水平高要求高,但工作中又是温和的。在一次展会的筹备会上,老汤与工作人员讨论环节安排,讨论到一个小环节时,出现了意见不统一。会务公司的一名员工突然嚷了起来,冲着老汤拍桌子,还走了出去。全场一下安静下来。老汤若无其事地对会务公司的领导说,“你去叫他进来,有什么事情慢慢讲,不要急。”这时候,那名员工在门外清醒了,倒不敢进来了。被公司领导拉进来后,老汤继续跟他讨论,就像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 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在工作中温暖如旭日。 勇敢做梦 上世纪末,当上海工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时,汤庆福已意识到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他和同事们积极筹划、四处奔忙。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推动创办了上海工博会。后来,汤庆福先后主管了5届办展工作。如今,工博会已是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的顶级盛会,展览面积超20万平方米。 从一线退下来后,老汤依然“勇敢做梦”。在得知自己的病已无药可治后,他全然不顾医嘱,非但没有中途休息,反而开足马力“追梦”。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汤庆福带领商会策划并首次发布共有42个榜单的“上海市进出口排行榜”。不仅设立了规模排行榜,还设立了增量排行榜;不仅有出口排行榜,还有进口排行榜;不仅有国企排行榜,还设有私营和外资企业排行榜;不仅有一般贸易排行榜,还细化到加工贸易和特殊贸易等方式的排行榜…… 在生命的最后半个月,为更科学、更系统、更快捷地对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汤庆福拟定了上海货物贸易监测分析系统开发方案。 在生命的最后一周,汤庆福带领商会研究报纸改版事宜,并筹备商会换届改选工作。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还在加班加点,为次日“全国部分外贸商协会交流会”做准备。 “不让我工作,比死还难受。”汤庆福走了,他用30多年的拼搏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我不要求组织照顾,宁愿在工作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竭尽全力。” 他说到做到。 平凡的幸福,奉献的一生,妻儿眼中的汤庆福——“他把每一个角色都做好了” 我对金钱没有好感,对于我来说,金钱作为一种劳动所得,只能发挥购取衣食和书报的作用,至于它还能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我丝毫也不稀罕和羡慕。一个年轻人,如以金钱为重,斤斤计较于金钱得失,这是意志消沉,情操低下的表现。在我看来,金钱是许多坏事的根源。 从没有一丝遗憾,只觉得时间太短。 ——汤庆福 距离汤庆福离世,已有一年零四个月。老汤的儿子依然穿着他留下的衬衫,妻子颈上戴着他系上的项链。一切好像都没有变,一切都在沉默地表达着对亡者的怀念。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汤庆福的妻儿讲述一个不为人知的老汤,一个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汤庆福。他既大公无私,又对生活、对家庭充满真挚的爱。 挽歌虽已逝,大爱存人间。 他是个平凡的居家好男人 “如果老天要我去,恳求小凤原谅,我到那里会等你。在你百年之后,我会到阴阳界上接你,因为那里的路不好走,怕你不认识路,容易迷路。我会在那里买好房,布置好。你来了后,就有一个温馨的家。因为我知道,你怕孤独。”去年5月,有感于自己身体支撑不了多久,汤庆福曾为妻子写下这样的留言。拳拳依恋与不舍溢满文字之间。 当汤庆福生前的同事汇集一堂,争相讲述他事业上的丰功伟绩时,妻子胡小凤却微笑着说,在她眼里,汤庆福只是个居家好男人,是个平凡的好丈夫。“他在家里什么都干,对我也很好。我们在一起很开心,非常好,一般人比不过我们的。”笑容里云淡风轻,仿佛只要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日子,就会心生甜蜜。 胡小凤说,汤庆福厨艺很高,家里来客人都是他下厨。节假日,汤庆福会主动分担家务,去市场买菜。有空时,也会带着老婆孩子去公园里打羽毛球、放风筝。“他和我们在一起时笑得就像个孩子,同事下属要是看到了,肯定认不出这是‘汤主任’。” 平凡的幸福,隐藏在不凡的人格里。汤庆福曾说过,娶到这样一个老婆,是这一生所做的最正确的事。 1982年35岁时,汤庆福在写给妻子胡小凤的信中,充分表达了自己想“做事”的急迫之情。他写道:“十年动乱,夺去了我的青春。再过五年,我就要进入四十之年。这五年时间,我把它看作是‘青春的残余’,对我实在太宝贵了……”至此,二人心意相通,胡小凤更是全力支持丈夫。汤庆福为人清廉,公私分明,他的很多决定,在外人看来甚至是不通情理,但妻子却都能理解。 胡小凤以前在一家工厂财务科工作,后因效益不好,50岁时被一刀切提前退休。胡小凤不甘赋闲在家,就跟丈夫说:“在家呆着没劲,想重新找个工作。”汤庆福回应:“我没权没路,还要靠你自己。但有个前提,别在我任职的系统内找。” 其实,哪里是汤庆福没权没路,当时作为上海进出口商会会长的汤庆福,随便找家旗下企业都不难解决。胡小凤理解,“我当时也只是试一试,我已经习惯他这样了”。 汤庆福鼓励妻子继续充电,他为胡小凤买来一摞会计实务的书籍。最终,胡小凤考出了助理会计师证书,自己找到了一家企业继续做财务。 2013年6月19日,胡小凤的母亲病危。胡小凤犹豫不决,要不要告诉汤庆福。胡小凤实在不想打扰丈夫,因为他正在准备第二天的会议。可是,在老母亲眼里,她最看重这个女婿,也最喜欢这个女婿。思来想去,胡小凤还是打了个电话给汤庆福。很快,汤庆福就赶到了医院。为了不影响老汤第二天开会,在医院只呆了一会儿功夫,胡小凤就撵他回家休息。 看着悲痛不已的妻子,汤庆福安慰她说:“你还有我,我才是你的天。”可就在当晚,汤庆福一觉再也没有醒来。胡小凤一天内,痛失至亲的老母和至爱的丈夫。“他不负责任,他食言了!”胡小凤含着泪说。可能,这也是胡小凤在和汤庆福相知相爱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嗔怪。 她还记得丈夫从希腊圣托里尼寄回的明信片,记得他承诺要在退休后带着家人去日本旅游,记得因为自己喜欢项链,汤庆福就选购了一条小金猪项链,寓意将他(汤庆福属猪)牢牢地拴在自己身边。因为了解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信任,因此,即使汤庆福工作再忙碌,二人之间的爱却从来不曾消退。 他们家的住房,是一套普普通通三居室。那些被汤庆福一路提携过的下属和帮助过的企业,从无机会踏入。 客厅没空调,墙角已脱落,窗台早斑驳。几年前岳母动迁,暂住汤庆福家,他便和妻子在书房和客厅打了7个半月地铺。 其实十多年前,他的住房改善问题,就被老领导、时任外经贸委主任朱晓明操心过,先是提议换大房子,被婉拒;后改成增配一间,又被谢绝。而且,汤庆福回家只字不提。妻子胡小凤也是直到丈夫去世后,才从前来探望的同事口中获知往事。 汤庆福曾经说过,他们一家人就是个“铁三角”。“我是支柱,儿子是希望,老婆是基石。”如今,铁三角的支柱倒下了,但这个家并没有倒下,因为他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为手中的权力套上“笼子” 在汤庆福离开的日子里,胡小凤和儿子汤奕飞共同重温她和丈夫早年恋爱时的往来书信,每封信件都是长篇大论,除了工作,还探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汤奕飞对父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我对金钱没有好感,对于我来说,金钱作为一种劳动所得,只能发挥购取衣食和书报的作用,至于它还能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我丝毫也不稀罕和羡慕。一个年轻人,如以金钱为重,斤斤计较于金钱得失,这是意志消沉,情操低下的表现。在我看来,金钱是许多坏事的根源。” 和胡小凤一样,儿子汤奕飞在成长过程中,也从未有机会“拼爹”。汤奕飞考大学时,汤庆福曾有一位朋友主动提出,可以帮助联系高校里的熟人让汤奕飞进热门大学,被他一口回绝。凭借自己的实力,汤奕飞考上了名牌大学。 大学毕业后,汤奕飞先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班,后来辞职另找工作。但当时正遇上全球金融危机,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直至一年半后,才终于在上海一家调味品公司找到了财务工作岗位。 不仅从不谋取私利,汤庆福还主动为自己手中的权力套上“笼子”。原市外经贸委的服务贸易处曾握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资质从业证书的审批权。虽然分管这个处三年,老汤也从未替熟人打过一次招呼。在外贸配额时代,他分管的进出口配额就等于真金白银。但是,他从未递过一张条子。为了防范某些官场“潜规则”,他特意建立了一套配额分配管理制度,将审批过程公开化、透明化,主动把权力置于制度约束和监督之下。 汤庆福的清正廉洁,还充分体现在他对某些社会风气的“反其道而行之”。逢年过节下属、企业要登门拜年,他一概婉拒。生病住院,他一律谢绝同事探望。恪守“公车绝不私用”的原则,尽管配备公车10多年,却从未给自己或家人办过一件私事;直到参加他的追思会时,他的三任驾驶员才第一次看见他的儿子。 但追忆起自己的父亲,汤奕飞满满都是崇拜,在他印象里,父亲永远是在伏案疾书,思考工作。虽时常晚归,却从不抱怨,也从不以为苦。父亲知识渊博,阅读广泛,却从不放松学习,闲暇之余,手捧书报,细细研读,划线剪报,做阅读笔记。“外贸形势一直在变,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就要落后淘汰。”父亲殷殷教诲,给了汤奕飞深刻的印象。 汤奕飞还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在近50岁时,父亲报名参加中欧MBA课程。由于年龄偏大,被面试官责难,50岁的人,为什么要录取。父亲自信答道:现在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毕业时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学员之一。果不其然,父亲工作之余,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而当年面试的一段问答也被传为佳话。” 汤庆福在退休后并没有闲下,反而把商会工作当作新的事业。为了更好地管理商会,开展商会工作,他主动向儿子请教电脑知识,包括电子邮箱、PPT、PHOTOSHOP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汤庆福还买书自学,没过多久,儿子就再没什么好教的了。 汤奕飞说,在他心中,父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也是博学多才的老师。汤庆福从不以长辈自居,父子相处平等而又和谐。读书时,父亲关心他学业,却从不会为学习成绩给他施压。父亲会为他每一点进步欢欣,也会为他每一次成功骄傲。而当他因失败而沮丧时,父亲也会鼓励肯定,一起总结探讨,重新制订目标。 每逢过年,别人家孩子总能收到父母给的压岁钱。而在汤家,流行的却是“压岁言”,汤奕飞与记者分享了他印象最深的一句压岁言,是“人无志气站不直,人无责任长不大,人无目标心不亮,人无意志事不成”。 母亲胡小凤说,汤奕飞正变得和他父亲越来越像,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可能这也是对汤庆福最好的怀念吧。 一面是对家人浓浓的关爱,一面是对清廉的执着。汤庆福完美地兼顾了两边。 他早同胡小凤盘算过自己的四种死法:“小凤,我最好的离去,就是悄悄地睡在你身边,其次是旅游的路上,第三种是工作中,最后一种是被抢救……”他早已叮嘱妻子,“如果没意识了,非常痛苦,或救不过来了,统统放弃!” 但即便是生命最后一周,汤庆福看起来仍那样完美。他在家中跑步机上,依然用最标准的姿势运动着。一旁妻子,故作轻松地哼着小曲。旁人谁都看不出,汤庆福,正在进行着人生“最后的赛跑”。终于,在完成了工作之后,汤庆福如他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躺在妻子身边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从没有一丝遗憾,只觉得时间太短。”这是汤庆福对自己人生的总结。质本洁来还洁去,他一生为民、务实、清廉,也爱妻、爱子、爱家。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