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 ——访杨浦区委书记诸葛宇杰

更新时间:2015-1-21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杨浦将面临第三次重大机遇,就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次机遇与杨浦的前两次机遇是有强关联性的,我们要抓牢这次机遇,打造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升级版,力争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作为上海面积最大、科教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城区,杨浦区陆续经历了知识创新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等探索实践,成为创新要素完整、创新基础扎实的一个区域。如何在全面参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定好位、聚好焦、谋好局?杨浦区委书记诸葛宇杰接受了解放日报专访。

  抓住机遇做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

  记者: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杨浦区有何定位和思考?

  诸葛宇杰: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杨浦的干部听了很振奋。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有力抓手,对于杨浦来说,这是一个“能使得上力”的目标。

  众所周知,杨浦曾经是老工业基地,高峰期工业产值占到上海的1/4,也因此成为上一轮产业转型的重点调整对象。当时“破什么”已经很明确,但“立什么”很迷茫。杨浦的第一次重要机遇在2003年,当时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战略决策,打破了思想依赖、路径依赖、模式依赖,初步走出一条由“传统工业杨浦”到“知识创新杨浦”的转型之路。第二次机遇是在2010年,杨浦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杨浦从创新企业不足千家增长到6000家,世界500强地区总部从0增加到8个。硅谷银行在杨浦设立了国内第一家外资科技型银行。今天,杨浦将面临第三次重大机遇,就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次机遇与杨浦的前两次机遇是有强关联性的,我们要抓牢这次机遇,打造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升级版,力争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记者:做重要承载区,杨浦具有哪些优势?

  诸葛宇杰:杨浦本身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经过十多年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分别约占全市的20%、30%;两院院士57人,占全市近1/3;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家、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9家,分别占全市的14.3%和10.8%;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23个,分别占全市的25%和21.3%。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共建20家科技园区,其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有7家,占全市的54%。市“专、精、特、新”企业数111家,名列中心城区第一。有中央千人计划135人,约占全市的20%,海外人才创业企业481家。

  另外,杨浦推动创新创业,构建了“创业前—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服务链,全区有规模的孵化载体约18万平方米,引进了李开复“创新工场”上海基地、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等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专业孵化平台,每年孵化大学师生创业企业200-300家,创业带动就业比率达1∶8.2,高于全市水平,与市人社局共建的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累计支持项目约250个,孵化成功率约50%。这些都让我们在力争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上较有底气。

  有形无形的围墙都要打破

  记者:建设重要承载区,还存在哪些瓶颈需要破解?

  诸葛宇杰:需要拆围墙,要把有形、无形的围墙都打破,核心是要放宽对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的诸多限制。目前有两大流动瓶颈有待解决。一大流动瓶颈在高校,要打破高校体制壁垒,促进创新成果充分溢出。近期,我们正与复旦大学合作,结合复旦创新走廊建设,共建“两院两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和大学生创业联盟、江湾产学研联盟,并促进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与湾谷科技园在空间和功能等方面联动发展,以构建多种模式的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同时与同济大学提升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能级;另外,在前瞻技术上,要聚焦前沿领域,挖掘一批全国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另一大流动瓶颈在技术市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市场中配置。要针对各创新主体之间联动不紧密、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加快发展科技中介等服务性平台。重点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建设,吸引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强化技术展示、技术交易、技术再研发、技术服务、科技评价等功能,努力打造“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科技创新要素市场。

  记者:建设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杨浦下一步的思考是什么?

  诸葛宇杰: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杨浦责无旁贷。杨浦正在积极寻找发力点和突破口,根据上海创新资源与产业空间布局,希望依托区域科技创新优势和十多年来探索的基础优势,“打造三类高地,强化一个支撑”,即建设知识技术策源的高地、打造技术转移集聚的高地、打造新兴产业孵化的高地,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作为实施创新驱动的基础支撑,力争使杨浦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