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家庭医生大有作为 记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兰

更新时间:2015-4-13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家庭医生大有作为

  朱兰医学硕士毕业,曾是不错的专科医生。9年前,还是二级医院的日晖医院要转型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许多同事、同学纷纷跳槽走人。自己是去还是留?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朱兰几乎没有犹豫,决定留下。她坚信:只要用对方法、坚持不懈,转型家庭医生能大有作为。

  9年历程证明,朱兰当初的选择没有错。一方社区内,这位说话快、走路快、吃饭快的“快姑娘”,带领家庭医生团队,运用科学慢性病管理方法,为社区居民健康提供坚实保障。她以家庭医生身份,荣膺第九届中国医师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面对这些荣誉,朱兰淡淡笑说,“家庭医生这个平台教会我许多,未来还将有更广阔天地需要开拓。”

  说话快哪怕多问一句也好

  朱兰说话语速特别快,想请她说话慢下来,她解释,“我慢不下来,每天很多病人在排队,都希望从医生口中获取更多信息。语速快,才能照顾到更多病人。”“快姑娘”如今粉丝众多,可当年刚转型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鲜有人问津。

  “阿拉住在地段好的斜土街道,去旁边的中山、瑞金、龙华医院都不远,”80岁的戴老伯,曾经对社区医疗偏见很深,“社区医院能看啥?最多不过配配药,没啥本事的。”戴老伯的认知转变,便从朱兰开始。7年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他,又心脏病发作,四处看病得不到好转。老邻居建议,不如去看看朱医生,听说她治好了很多病人。头一遭到社区,戴老伯的问诊体验大不同:从每天吃点啥到以前怎么用药、每顿药怎么吃、体重如何、心脏怎样不适……被朱医生问得个底朝天。朱兰当时说,“老先生,请给我两天时间,我再考虑一下给您开方子。”两天后,一张细致的药方交到老人手中,一样是此前服用的胺碘酮,可相比过往用法,朱医生建议的用法大相径庭:急性加量,每天吃3粒;等稳定下来再渐渐减量。整整两天时间的仔细斟酌,个性化药方,令戴老伯心脏病再也未复发。

  为病人多想点、多问点、多说点、多帮点。许多戴老伯这样的社区居民,经过朱兰诊治,有的蛋白尿不见了、有的血压稳定了……朱兰说,“我喜欢照顾人,病人在我手里被医治好,有无限的成就感。”正因心中怀揣天使梦,高考时品学兼优的她,放弃理工科名校,选择读医;转型家庭医生,放弃出国深造,选择留下,探索建立了独到的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模式。

  走路快管好家庭健康是关键

  多年走路快、走路多,朱兰骑着自行车、戴顶凉帽穿梭社区的身影,给不少居民留下深刻印象,“小姑娘晒不黑的,一个夏天这样跑来跑去,照样雪雪白!”从坐在诊室到奔走社区,朱兰深知:管住一个人的健康,并非家庭医生的最终目标;管住一个家庭、一个社区,才能体现社区医疗价值所在。

  斜土街道有千余户家庭与朱兰签了约,他们放心地把全家人健康交由这位“快姑娘”管理。陈若兰阿姨,一家三代与朱兰结缘:当年,陈母是朱医生的病人,如今陈阿姨一家老两口、好几个姐妹甚至陈家小辈,七八个人在朱医生处长期看病。“家族有高血压病史,平时就吃得不要太咸、定期锻炼、天气变化药量要改变,到我这里来看看。”朱医生的叮咛,在一个家庭里成倍放大,每个家庭成员都得到了健康关照。张阿姨一家也是签约居民。一次,张阿姨无意中提及自己大便不正常,细心的朱医生立即追问是否有不想吃饭、消瘦等症状,随后建议她快点去做肠镜检查。结果,张阿姨被诊断为直肠癌,术后两周,朱兰每天上门看望病人、进行综合指导,直至张阿姨痊愈。此后,张阿姨逢人便说,“是家庭医生救了我这条命!”

  老龄化社会、慢性病高发,朱兰常对同事说:高楼林立的社区、繁华热闹的街景,隐藏着慢性病井喷的危机。能否控制得当,家庭医生要筑起一道篱笆墙。同样从名牌医科大学毕业的罗妍坦言,“当初来到这块社区,我也常会纠结,社区当医生,究竟值不值?但朱兰这些年的坚持和做法,给了我努力的明确方向。”

  吃饭快争取时间提炼临床经验

  朱兰吃饭特别快,每顿饭几分钟囫囵解决。这是因为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想多争取点时间。想要管好社区居民健康,可不是仅仅问点病史、配个药方那么简单。从专科医生转型而来,朱兰深知:实践需要理论提炼、理论需要结合实践,两者配合好,才能做出不一样的健康管理效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在基层社区医疗领域造诣深,他的学生遍及各地,却对朱兰留有极深刻的印象。“小姑娘特别刻苦,每次科研指导时,她总会事先列出探讨提纲,也总有问不完的问题。”

  由朱兰主持承担的《“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新型管理模式项目的创建与评估》,通过深入社区、每家每户宣传讲解,大大提高了居民认知率。中心还专门开设了家庭医生工作室,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同时利用网站、微博进行健康教育,使700多名高血压病人得到有效控制。作为徐汇区学科带头人的朱兰,先后承担了市区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荣获徐汇区医疗卫生技术奖。

  白天大量门诊、上门随访,夜里研究理论、阅读书籍、完成论文,哪来的时间呢?原来,朱兰每天都一两点钟才睡觉,睡眠时间最多5小时,惊人毅力成就了她事业的成功。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克明说,今年上海将探索“1+1+1”医疗机构组合,居民先在签约家庭医生处就诊,通过家庭医生实现转诊。朱兰这许多年的积累,将再一次得到迸发能量的契机。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婵炲备鍓濆﹢浣圭鐠佸磭绉块柛銉ュ⒔婢ф牠寮崶鈺冨娇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