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他们是榜样 给我前进的力量-市残疾人自强助残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更新时间:2015-5-15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阳光之家”学员在手工创意坊做手工

  “曾经有人问我,刚失明时是怎么挺过来的?我说,只要活着就要勇敢笑对人生。在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我还是愿意相信,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值得珍惜的奇迹!”5月14日上午,上海市残疾人自强助残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当手中牵着导盲犬的全盲者韩颖微笑着说出上述这段话时,全场掌声雷动。“很感动,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力量!”一名视障人士动情地说。

  韩颖原是一名小学教师,21岁时,突如其来的眼底病变让她眼前的世界越来越模糊。然而她并未因此消沉,之后通过努力成为了上海第一个走进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的盲人、全国第一个参加英语口译资质认证的盲人、第一个通过上海市人保局主考的速录考级的盲人、第一个成功申请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学习的盲人。

  “自强模范现身说法,可以为残疾人树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有助于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听完韩颖坚持理想、自立自强的故事后,普陀区青少年事务社工蔡聪对记者表示。

  报告会开始前1个多小时,59岁的张海荣就拄着拐杖早早来到了会场。因患小儿麻痹症,从3岁起她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难道因此就要一辈子‘吃闲饭’?我不相信,我决心要做点有意义的事。”15年前,张海荣加入了市南中学退休教师黄吉人召集组建的“智力助残”团队,如今负责一个初二英语辅导班的教务组织工作。

  “我们想通过为残障人士子女进行义务学习辅导,帮助他们改变命运。”年逾古稀的黄吉人从小双腿残疾,只能靠轮椅和拐杖代步。她说,“智力助残”团队如今已开设8个免费学业辅导班,有学生约175人,每年还有100个困难家庭接受志愿者的上门义务家教,受助者已近5000人。“从事这项工作能帮助他人,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今后还会继续做下去!”张海荣告诉记者。

  相比其他残障人士,智障残疾人普遍更难融入社会。如何帮助他们?罗店镇阳光之家的老师朱玉娟表示,“秘诀”在于坚持。“他们不会穿衣,不会洗碗,我们就手把手地一个个教,几十次重复教他们做同一件事,直到他们学会。他们不说话,不交流,我们就坚持和他们说话。年复一年,他们终于开始喊我老师了。”朱玉娟说,有一天,大龄智障青年小曹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看到这句话,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眼眶,那一刻我太满足了!”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娌℃湁浠讳綍鍥剧墖鏂囩珷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