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她身价上亿却依然奋斗如初,社会责任是前进动力

更新时间:2017-5-27 14:33:53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导语:

从百步穿杨的专业射击运动员,再到如今身价上亿的集团董事长,王彦博的人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然而上帝并不会为凡人增添修饰,能拿起人生画笔绘画篇章的只有人类自己。2017年,王彦博与她的蓝海股份正在做着主板上市的最后准备,她的精彩故事将会以何种方式继续书写?

 

上海蓝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彦博

逆流而上,开创行业蓝海

面对身前端坐如钟的王彦博,不少人脑海中首先跳出的大致都是这些形容词:温文尔雅、气质端庄、平易近人,她身上似乎散发着一股魔力,这股力量让人忍不住对她展开笑颜,坐下和她唠上半天嗑,这大概就是豪爽的东北人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吧。

然而让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外表端庄的成熟女性,年轻时竟然是一名职业射击运动员。这份特殊的经历,让王彦博性格中增添了非常人的韧性与毅力。

凭借着这份特性,王彦博退役后同样获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不仅顺利地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还获得过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际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从业资格。1997年,王彦博与先生共同创立黑龙江华宇物流公司并担任副董事长兼人力资源部部长,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王彦博开始接触人力资源领域。

随着2007年TNT收购华宇的顺利收官,王彦博与他的先生收获了丰厚的创业果实。就在人们以为王彦博功成名就打算好好享受人生的时候,她却在2008年再度创业,而这一次的方向则是当年并不景气的人力资源行业。

2008年,国家出台了《劳动合同法》,人力资源行业也随之重新洗牌,诸多企业在这场浪潮中濒临倒闭、整合的困境。“许多人对于我的这一次创业非常不理解。”但在王彦博看来,这反倒是逆势而上的大好时机。

“人力资源行业那几年才刚刚对民间资本开放,行业较为年轻,而且行业水平与国际水准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意味着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又恰好给予了行业法定地位。”早在几年前管理华宇人力资源时王彦博就对行业痛点深有体会,“不仅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而且行业内单家公司难以满足人力资源所有模块的需求,而找多家公司同时招标又会给从业者带来诸多不便。”

深思熟虑后的王彦博充满信心,她认为只要自己在商业模式上重新定位,就可以逆流而上,开创蓝海。为此,她特意将含有特殊寓意的“蓝海”作为公司的名称。2008年,上海蓝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出师不利,艰难中爬行

“前三年太困难了,原来管理10000多人的企业都没有创业时管理100人来得辛苦。“王彦博一边回忆,一边讲述了蓝海初创时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

早年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经历,让王彦博对于这个行业并不陌生,但这也绝不意味着驾轻就熟、顺风顺水。“一旦真正进入了这个行业,才发现眼前的挑战是巨大的,如今我从业十年之久,仍然不敢说自己有多专业。“

人力资源行业极强的专业性,加之市场需求的变化往往又快又强,但眼前的困难反倒让王彦博激起了斗志。“每天都在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主宰企业的命运。“这是她进入行业后的最大感触。

在最初的那三年里,蓝海的发展用步履维艰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王彦博发现,这个行业中无论是客户还是人才,都非常注重品牌。由于工资、社保对接的关系,客户的资金往往需要打到人力资源公司账户上来,这就意味着客户对公司品牌要有着高度的信任。“初创公司哪里有什么品牌可言?所以那个时候的大客户根本不敢奢望,而一些小客户的业务,哪怕是赔钱也要做!“

不止是难以吸引客户,初创的人力资源公司甚至难以招聘到行业内的优秀人才,“有的员工已经入职了,但由于对公司缺乏信心,最终也主动离开了。”

公司在最困难的时刻,王彦博甚至不得不每月拿出150万元资金作为运营投入,而这一状况持续了将近两年。然而,客户、员工的双重打击并没有击垮王彦博,相反,她依旧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对于这些情况我有心理预期,我也知道想打造百年基业、引领行业发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迎来转机,世博会打响突围第一枪

真正让蓝海迎来转机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让蓝海打响了突破重重困难包围的第一枪。

那一年,王彦博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追踪世博会相关业务,成功地让蓝海在世博会期间为9个场馆提供了招聘、培训、运营等一站式服务,另外还包括公共服务区的部分承包项目。

通过世博会项目的成功切入,蓝海终于获得了与大公司对标的机会,而世博会这类代表客户,也让蓝海赢得了更多企业客户的信赖。从那个时候开始,蓝海的业务飞速增长,王彦博认为这是公司扩张的大好时机,于是蓝海在2009年已经拥有23个城市分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全国扩张,目前对于同行业还在并购和参股中。

不仅如此,蓝海也成为了行业内第一家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皆有的巨型企业。无论是招聘、人事管理,或是员工培训、劳动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需求,蓝海都能以专业的服务满足客户。比如人事代理,就是为员工招聘、合同档案关系、社保、薪酬、离退、裁减的服务工作;若为人事派遣,性质就更改成与蓝海签订合同,在客户公司工作;业务流程外包,主要是人力资源部的整体外包或是生产流程的管理外包;员工福利,主要是薪酬的优化和福利结构的设计;培训与开发模块,是以重点通过体验式培训的形式,组织入职、在职和其他管理培训;招聘和猎头就是帮助企业选取合适的人力资源或人才资源。

六大模块的服务,让蓝海在帮助客户企业降低成本、管理压力、法律风险的同时,也能让客户获得更为专业、可靠的人力资源服务。而全国网络的布局,让许多大型企业找到了全国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供应商。

公司业务的突飞猛进,让王彦博萌生了很多大胆前卫、与时俱进的想法。诸如趁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专门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开发的“蓝宝APP”,使用者可以通过该应用查询全国各地的社保信息、基数、政策,甚至还可以查询人事相关数据的变化与分析,从而根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工作调整。

此外,蓝海商学院项目也于2016年7月正式揭牌,作为蓝海国际教育模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学院将成为蓝海新的集教育、培训、会议于一身的培训中心。讲师主要由来自于公司内部管理团队及社会上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构成。迄今为止,蓝海商学院已成功举办了8期全国新员工入职培训及4期蓝海销售精英职前培训。蓝海商学院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培训环境,为身心放松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能让员工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除此之外,王彦博还成立了上海蓝海公益基金会,多年来,她一直供养着贫困的学生上学读书,累积300余名,先后捐资3000余万元资助家乡。但她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成立了这个正式的组织,只有团结更多的爱心人士,借助公益性组织,才可以真正的把公益事业做的更长久、更规范、更加富有成效,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让这份爱心事业缓缓不断的传递下去。同时,这也是人力资源行业全国第一家公益基金。

我是个“不合格”的总裁

“如果给自己一个评价的话,我认为自己是一位称职的董事长,但不是一位合格的总裁。”王彦博这样评价自己。

自从蓝海新三板上市成功后,王彦博就开始专注于把控公司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之所以认为自己是称职的董事长,是因为事实证明公司的发展方向从来没错,不合格的总裁则是因为发展的速度远远低于我的预期,市场占比也不尽人意。”

尽管王彦博谦虚地认为自己“不合格”,但不可否认的是,蓝海的发展速度远比普通企业迅猛。2015年成功完成新三板挂牌的蓝海,已经发起了3年内转向主板的攻势,力求成为人力资源行业第一家主板上市公司。

为了主板上市的目标,王彦博从去年开始就做起了相关准备。原本高管不过3人、管理层不过10人的团队,一下子就扩充了高管团队8人,管理人员达到30多人,引入了许多新鲜活力的血液进来。

“如果你问起底下员工对我的看法,我想他们会说‘老板是个好人’,因为公司对于员工的福利待遇确实不错,但同样的问题问公司高管的话,他们却未必会这样回答。”王彦博透露,她对高管的要求是“既严格、又放松”。

王彦博给予高管们充分的自由与发挥空间,几乎不干涉运营过程,“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我是一个注重结果的人,效率高、结果好,就是我对他们唯一的要求,这在无形之中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让蓝海在行业中披荆斩棘,成为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并且自2009年成立起连续多年被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授予“信得过人才服务机构”。蓝海股份还先后荣获普陀区长征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上海市“五星级诚信创建企业”,普陀区十六、十七届“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上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亚太人力资源服务成长奖”、“亚太人力资源服务贡献奖”、“全国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上海名牌服务”、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百强”机构荣誉、“亚太人力资源十大影响力平台奖”等荣誉称号。

胸怀社会,眼望未来

人力资源行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不仅解决了社会就业供需平衡问题,也解决了信息对称问题。“所以说,这个行业有着它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单从就业角度而言,还是涉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专人专岗、毕业生职业规划这类复杂命题,人力资源行业的使命不可忽视。

“一场面试,对于面试官而言也许是家常便饭,但对于面试者而言,却很有可能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对王彦博来说,人力资源行业必然是一项神圣的工作,因此她常常告诫面试负责人,“千万不可马虎!”

正是这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让王彦博创业十余年仍能长久保持着一颗炽热且永不磨灭的心。蓝海发展至今,已经拥有直属分支机构近50家,服务城市达338座,并且这一数据仍在以月度为单位持续更新。“IPO上市只是万里长征的起步,我的目标是打造百年基业,引领行业发展。”

创业之初,不少人认为光是依靠投入的收益就能让王彦博过上品质生活了,但王彦博并不这么认为,“钱够花是一码事,创业是另一码事,不能因为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放弃了对自己的追求。”

“十年前,如果有人和我说企业家的责任是为社会创造效益,我会认为这是客套话,但现如今,我是发自内心地这么觉得。”

“做人、做企业都需要社会责任感。”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