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人物 >> 正文

上海“马天民”式警察故事: 精通英语 外滩执勤民警黄俊智慧梳堵交通

更新时间:2018-5-7 11:09:18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黄俊是黄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一大队警长,从警5年来,在上海黄浦江畔,在“霓虹灯闪烁”的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忠诚履行职责、严格规范执法,以过硬的素质、智慧的能力、火热的情怀,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与赤胆忠诚,为全体黄浦交警树立了榜样,也为黄浦青年民警牢记使命、立足岗位,与时代同行、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的谐歌。

真心爱民的“薪火传人”

黄俊出生在上海,小时候受电影《今天我休息》马天民的感染,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真心为民的人民警察。大学毕业后,身高1米83、英俊帅气、英语流利的他,终于如愿以偿,警校培训后被分配在黄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外滩“一级岗”,成为了一名交警。对此,黄俊兴奋不已,他知道,外滩是上海的“名片”,中国的“窗口”,在外滩执勤不仅无尚光荣而且责任重大,他的一言一行都将代表着中国警察的形象,他要牢记宗旨,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做细,才能无愧于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才能使“马天民”精神薪火相传。

2017年7月的一天,黄俊在南京东路执勤,一位十五、六岁的女中学生满脸羞涩地向他求助,钱包丢了想借5元钱乘公交车回家,黄俊毫不犹豫地掏出钱递给小姑娘,并叮嘱钱不用还了,免得再跑一趟。2015年盛夏的一天,黄俊在中山东一路巡逻,发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一位中年妇女神色焦急地向他招手求助:车轮胎爆了,她急着送儿子出国赶飞机。黄俊当即下车,迅速设置好停车警示标志后,熟练地从她的车后备箱取出备用轮胎,不顾烈日暴晒、地表温度高达60多度的炎热,浑身汗透、仅用了10多钟便帮助更换了轮胎,让母子俩按时赶到机场。

熟悉黄俊的人评价他,待人热情,做事认真,遇到群众有困难会主动管。2017年12月17日,上海组织年度公务员考试,黄俊在黄浦区浦光中学考点执行交保任务。8点10分左右,一名20多岁的女青年神色慌张地从学校里跑到黄俊身边反映困难:准考证忘记带了,无法参加考试。黄俊马上将女青年的困难向指挥中心报告后,骑上摩托车带着她,一路拉着警笛赶往虹口区凉城路取准考证,在早高峰时段来回仅用了50分钟,终于在考试规定时间前将女青年送入考场。2015年9月的一天,在中山东一路/南京东路路口人行道上,正在执勤的黄俊发现一位正在过马路的70多岁老人突然晕倒,他急忙跑上前了解,原来老人心脏病犯了……他争分夺秒地从车子后备箱的应急包里取出“保心丸”和矿泉水,一边对老人实施急救,一边向指挥中心报告,叫来120急救车将老人送进医院,挽救了他的生命。

今年1月24日上海迎来十年未见的寒流、暴雪。连续一周,黄俊每天凌晨4点多钟,冒着零下近5度的寒气,带着铁锹扫帚赶到外滩中山东一路,把路上的积雪冰块清除干净,便于人车通行。在一大队同事中传递着学习黄俊纠处外地车辆的温情做法。黄俊每次在处罚外地车辆闯禁令时,都会主动提醒驾驶员将导航的“上海模式”改成“外地模式”,以免再次受罚。今天春节,黄俊得知警组里来自新疆、安徽等地的6位辅警兄弟已两年没回家过年了,他热情邀请他们到家中过年,一起提前吃“年夜饭”,感动得大家热泪盈眶。

工作干练的“岗位能人”

黄俊认为,要做一名好交警,除了要像马天民一样,有热心助人的良好品德外,最重要的是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作风和良好的素质。新时代的人民警察必须顺应潮流,立足岗位,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外滩“一级岗”执勤就必须精通英语,这是黄俊在工作中得出结论。外滩地区外国人交通违法比例普遍高于其它地区,一些外国人想凭借外籍身份和语言障碍蒙混过关,且对外籍人士的处罚常会引起群众的围观,甚至用手机全程摄录执法过程,如果不能熟练运用警务英语纠处交通违法行为,就会丢中国警察的“范儿”,有失法律公平公正。对此,黄俊针对性地搜集交通违法类的英语书籍对自己进行“专业训练”,很快便能轻松自如地胜任“角色”。2014年5月,一位外国小伙子骑自行车带女朋友闯禁行道路被拦下。外国小伙子以为中国警察不懂英语,装腔作势,想逃避处罚。令小伙子没想到的是,黄俊脱口而出,用流利的英语有礼有节地指出了小伙子的违法行为并开出了罚单。黄俊的出色表现不仅获得了外国小伙子的钦佩,而且赢得了围观群众的一片掌声。

在外滩“一级岗”执勤不仅要清楚周边的道路状况,还要熟悉上海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是黄俊在工作中体会最深的。上海外滩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作为一名交通警察,只要黄俊穿上警服在外滩沿线道路执勤,就必须面对群众的“问询”。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黄俊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上海地域文化知识的学习,将上海的主要干道、文化古迹、地标建筑,以及将自己管的近一平方公里的近百个外滩道路弄堂、70多个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熟记于心,成了问不倒、一口清的“活地图”。

韧劲不松的“智慧潮人”

黄俊说:科技的浪潮一日千里冲击着社会,科技兴警、建设“智慧交通”是新时代赋予人民警察的神圣责任,他要像马天民一样,勤于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做新时代交通管理的“智慧潮人”。

交通信号灯是交通安全的“指明灯”,外滩中山东一路的几个路口在有些时段人流、车流变化的情况下,有时因“绿信比”自动调整不够匹配,道路资源利用率还没最大化。能不能让红绿灯更加“聪明”?2017年下半年,交警总队和支队大力推进“智能”信号灯建设,黄俊积极响应总队团工委开展的智慧交警“金点子”大赛,利用自己学习掌握的信息知识,提出了在红绿灯上设置智能电子眼,利用人体产生的热能判断人流量、红外成像等技术来识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信息技术,根据不同方向道路上的车辆数量和等候通行的人数,通过系统的智能分析自动调整通行时间,确保道路通畅。他的“金点子”想法在黄浦交警支队脱颖而出,代表支队参加了交警总队举办的“金点子”大赛,并与总队立项研究的课题不谋而合,成为上海“智慧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

黄线停车、私家车随意停靠公交车站、出租车路上停车拉客、游客打的难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外滩交通整治的“大难题”,各界人士意见大,也影响着的“窗口”形象。作为警长的黄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此,他积极建言献策,引起了总队和支队的重视,采取加大辅警力量投入、增设“电子警察”拍摄、在黄线路段视情况设立机动车临时停靠点、严格控制停车时间等“智慧”之举多管齐下,有效改变了外滩“杂乱堵”,让美丽的外滩“更加安全、更加有序、更加干净”。(王文娟)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