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会展经济新闻 >> 正文 |
第六届上海科博会下周开幕 玩转5G、垃圾分类、AI展品 |
更新时间:2019-8-16 10:46:08 来源: 人民网 |
![]() |
记者从今日召开的第六届上海科博会媒体通气会获悉,8月23-26日,第六届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科博会”)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本届上海科博会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艺术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将科技与艺术融合,贴近生活,科普入家。较以往展会,本届科博会增加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新元素,从内容、载体、形式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本届科博会根据两个“3+X”的布展思路,在展示内容安排上以“社区书院”“科创上海”和“青少年科普教育”三大展区为主,配合时下最热的5G、垃圾分类、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展品,围绕上海三大重点产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热点,展现了一系列创新创造科技成果,凸显科技让生活更精彩的展会主题。 在论坛活动设置上,以“艺术与科学的对话论坛”“未成年人科学教育发展论坛”和“科学与艺术主题分享会”三大论坛领衔,配合“王牌科普诠释者比赛”“炫动全能脑力王”以及“美丽城市科普行”等一系列竞赛活动,围绕艺术让生活更精彩的主题,邀请多位院士、知名艺术家和媒体人共同参与,通过艺术展现科技魅力、通过科技诠释艺术之美。 在家门口体验科普生活圈 感受科技魅力一定得去科普场馆吗?在家门口体验科普是怎样一种体验?本届科博会“社区书院”展区邀请十余家相关单位,在展会现场搭建“样板间”、营造“示范点”,举行供需见面会、推介会、洽谈会等,让到场观众直接参与体验、互动、感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抢先体验市科协精心打造的“15分钟科普生活圈”。 社区书院是上海市科协为推动科学普及、增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充分挖掘和提升基层各类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开拓科学素质合作新空间。将为民服务与政治引领相统一,依托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片区)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图书馆等现有社会服务场所,以“家门口科学社”、“社区书院”、“科学咖啡馆”等多种模式,营造市民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如今,科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但如何引入科技创新教育课程?“造个机器人”——新松机器人旗下针对青少年所开设的机器人创客实验室将给出答案。 此外,同济朱哲琴声音实验室与上海市科委合作的“声音造物展”也将亮相科博会,该科技艺术装置集算法生成、声音纹理、声学材料、先进制造、数字工艺于一身。
在衣食住行中感受未来黑科技 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前沿科技来到现实,这些科技如何改变城市,未来生活将会是怎样?从科博会可以一探究竟。 儿童教育机器人除了陪孩子玩游戏和对话,还可以干什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元趣信息打造了专属儿童的语音交互技术,展出了一款可以批改作文的儿童教育机器人,陪伴孩子的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买护肤品全靠“种草”?其实每个人的肤质不一样,所处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适合使用的护肤品也不一样。焕肤科技展出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测肤设备,先皮肤检测及环境检测,充分了解皮肤状况,再基于检测结果给出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让你“科学变美”。
5G无疑是这段时间的热词,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已经悄悄来到你我身边。本次虹口展区通过图文展板、电子大屏等体现虹口建设“5G全球创新港”,打造“上海5G综合应用先导示范区”的成果。 在联通5G展区,你可以从了解通信设备和使用技术上从1G到5G有哪些变化,还能通过无人机、智慧单车等互动,从数据分析、实时传输感受到5G为生活带来的便捷。宝山展区带来的智慧邮轮港则是5G等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其搭载了5G、大数据、微服务架、区块链、人工智能、聚合支付等构建的最新智慧邮轮港体系,通过长4.5米宽1米高1.2米游轮模型,观众们在了解理论的同时能更加形象地欣赏科技无处不在的应用与魅力。 此外,观众可以在现场体验商米科技推出的人脸支付、风语筑的高清高速采集书写笔迹绘画、英格瑞玛INGREM研发的零重力编码仓…… 在智慧医疗中感受科技温度 科技的发展,不但可以让人们的生活的更便捷,还可以给那些身处病患或残疾的人以希望。 目前中国的视障人士达1300万人,但由于国内目前的视障人士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视障人士出行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肇观电子研发的“天使眼”是全球首款辅助视障人士感知世界和出行的智能盲人眼镜。戴上它可以帮助视障人士认知周边环境,视障人士犹如带上几十根虚拟盲杖出行。此外,“天使眼”还可以帮助阅读文字,比如识别钱的面额,看门牌号等各种复杂情况。 司弈智能展出了其研发的国内首款下肢软体外骨骼。该软体外骨骼机器人在肌腱处助力,拥有实时力控制,声控急停等功能。应用人工智能算法通过穿戴传感器数据,模式识别出步态周期中需要助力的时间点,同时能自适应各种行走模式。患者能轻易携带该产品进行日常活动,将患者从机器中解放出来,能很好地帮助中风患者,此外,脑瘫、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多重硬化症、帕金森症、老年行动不便等情况都可以使用。
零氪科技采用前沿的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模仿人类认知过程,采用海量优质医学数据进行训练学习。可将影像图片逐层判读,标出疑似病灶,并判断良恶性,降低误诊、漏诊率;综合参考年龄、家族史、症状、肿瘤标记物等因素,以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推荐最优治疗方案。 帮助盲人看清世界,帮助卒中后患者恢复行动能力,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硬科技”也可以有温度。 在传统文化中感受科技魅力 《梁祝》是一段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很多人都看过改编的戏剧。但发光的蝴蝶在你身边起舞,绚丽的灯光仿佛让你身临其境,这样的沉浸式戏剧《梁祝》你体验过吗?科技和传统文化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上海科博会设立近5000平方米的沉浸式艺术展区将会给出答案。 沉浸式艺术是摆脱了固定座位、固定视角,让人可以置身虚拟环境中,营造出声、光、电、艺术完美结合的新型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三维实境技术、多通道交互技术或机械数控装置等新科技在舞台上的应用,沉浸式艺术展打破了旧式舞台与观众的关系以及对观众观演的限制,创造了新型观众主导的零距离观赏模式。 今年是《梁祝》首演60周年,本届科博会中带来的沉浸式《梁祝》,从听、视、触等五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演绎,将故事凄美的精神内涵完美具现。光影交织、美轮美奂,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艺术结合所散发出的绝美之光。 无论你是从它面前走过,还是对着它“翩翩起舞”,体感捕捉系统都能迅速get你的行动轨迹,随你一起行动。粒子式的动态图形,科技感爆棚。这是虹口展区的赛梦微缩世界的一项黑科技——“互动体感粒子”。进入赛梦微缩世界,在猎奇魔幻小镇,可以欣赏到独具风情的欧洲小镇,亲眼见证“庞贝末日”,寻找迪士尼城堡的原型“新天鹅堡”;在百年上海滩,“外滩第一楼之争”“太平轮沉船事件”和中国通商银行火灾等事件在这里被高度还原。小巧精致栩栩如生的模型在工匠的手下围成了一个新的世界,在新技术的赋能下,通过无数小机关活动起来,带你回到旧时光里的老上海。 在思辨中感受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 在上海这座城市,科学与艺术不再是一道选择题。在这片热土,科学与艺术是彼此最好的缪斯。 8月23日,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现场,科学与艺术讲坛暨新民科学咖啡馆特邀科学与艺术的大咖——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沈文庆与著名交响音乐作曲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者陈钢担任主讲嘉宾,著名艺术人文主持人阎华担任嘉宾主持,探讨科学与艺术的“二重奏”如何奏出未来“最强音”。 探讨精神与物质能量的相互转换,时间空间、声与光的多重跨界,是音乐家朱哲琴开展声音艺术创作以来的重要创作主题。其作品构建了充满能量的声音场域,也跨越建筑、声音、视觉等艺术的维度。QS艺术设计学科亚洲排名第一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如何通过设计驱动的创新,实现艺术、科技、社会创新的结合。 8月25日,跨界声音艺术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看见造物创始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席教授、“sound lab 声音实验室”联合创始人朱哲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长娄永琪教授将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记者、著名主持人骆新老师一起以《设计——链接科学与艺术的桥梁》为题展开讨论。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