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奉贤区以深化城乡统筹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8%。
一、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
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增幅比增加值高出6.1个百分点,高出城镇居民0.3个百分点。
二、四大块收入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
1、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从收入结构上看,工资性收入的稳步增长为拉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提高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主导作用。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28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1.3%。促进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2014年4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620元调整为1820元,增幅为12.3%,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4元调整为17元,增幅为21.4%;二是我区就业政策、措施实施到位。上半年共举行大型招聘会5场,推出岗位3350个,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6898个;同时在全市率先建成人才、劳动力“二合一”人力资源市场,让不同层面的求职者不分学历在同一市场找工作,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就业;三是全区上半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利润增长显著,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2、家庭经营收入略有增长
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为54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家庭生产经营呈现“一产低迷、三产增长迅猛”的态势,第三产业中,批零、住餐和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增长明显,第三产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4.0%。但第一产业由于今年对不规范窝棚的整治,夏粮、西瓜和草莓种植面积下降,生猪养殖推行“提质减量”,畜牧业总量明显下降,淡水养殖面积逐年下降,农、牧、渔业收入下降明显,使得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仅有小幅增长。
3、财产性收入增长显著
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为105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4%。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房租和转让土地承包租金,上半年农村居民家庭的房租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3%;而随着土地流转平台信息系统在全区各镇的建立,我区的土地流转日益规范有序,上半年,通过平台流转土地1523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6%,农村居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收益大幅提高。
4、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
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为174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扭转了去年同期下降的局面。主要是由于本市从今年1月1日起对企业退休人员、“镇保”、“城居保”和“新农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城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70元;“镇保”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30元;上半年我区农村居民养老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3%,扣减社保、赡养及农村外来人员寄给家里等支出后,转移性净收入增长6.9%。
表1: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处于全市较低水平
虽然我区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跑赢了增加值,但从全市八个郊区县来看,绝对值仅高于金山和崇明,与最高的宝山相差3263元,绝对值和增幅均居于第6位。
表2:

注:自2013年起闵行区已全部城镇化,无农村数据。
2、农村居民收入渠道仍显单一
从收入状况来看,工资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二项合计占了可支配收入的86.3%,家庭经营收入占比4.7%,财产性收入占比9.0%,其中房租收入占财产性收入的80.4%,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收入的占9.0%。稳定的工资、养老金或退休金、房租和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仍然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灵活、多样的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家庭中所占比重很小,而家庭投资也以传统的储蓄为主,各类金融性投资很少涉及。
四、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建议
“居民收入翻番”,既是一个战略目标,也是一项艰巨任务。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诸多制约因素,必须多策并举 多管齐下,务求实效。
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增加的直接动力,而经济的发展则来源于各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了99%,是就业的主力军。因此从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入手,利用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简化信贷业务流程,完善金融产品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支持中小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促使农村居民增收。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土地流转平台,节约集约用地,促使农业种植和经营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建立农业合作社甚至合作联社,发挥其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动作用,如可以联合“庄行米、蜜梨”、“光明黄桃、草莓”、“海湾西甜瓜”、“四团蓝莓”等特色农产品,形成我区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发展绿色、特色、观光农业,提升农业品质。
3、建立积极的就业创业体系
首先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低学历较普遍,因此,要结合地方特色,因人而异地进行农村就业人员的培训与再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其次要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的体制和机制环境,鼓励和扶持各类群体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后,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市场、职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