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闵行区2013年度非公有制领域人才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14-8-6     来源: 闵行区统计局

  闵行区2013年度非公有制领域人才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2013年,闵行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求创新、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年度发展主线,全年经济运行呈现经济总量平稳增长、主要产业发展平稳、服务业比重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为了全面了解新形势下的闵行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状况,分析研究当前我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规律,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关于开展本市非公有制领域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通知》(沪人社力[2013]700号)的文件要求,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协调,区统计局、闵行调查队推进实施,于2014年3月至4月对511家非公有制样本单位开展了人才状况调查。调查显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队伍保持稳定增长,人才结构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人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出相应贡献。同时,非公领域单位在人才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将调查结果简要分析如下。

  一、 闵行非公人才队伍总体概况

  2013年末,闵行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1]总量达31.4万人,比上年增长1.6万人,增长5.4%。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数占全市[2]的9.2%,位列全市第2位。其中,中共党员为2.9万人,增加0.5万人,增长20.0%,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9.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1、岗位分布

  2013年末,闵行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中,经营管理人才15.8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增长10.5%。其中2013年高级经营管理人才2.2万人,占经营管理人才13.9%;中级4.8万人,占30.4%;初级8.8万人,占55.7%。经营管理人才占非公有制领域从业人员的18.4%,比重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才13.4万人(其中,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的人才有1.9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下降5.6%。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正高级、副高级)0.9万人,占6.7%;中级3.8万人,占28.4%;初级6.7万人,占50.0%;未聘职称的2.0万人,占14.9%。专业技术人才占非公有制领域从业人员的15.6%,比重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4.1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增长28.1%。其中高级技师0.4万人,占9.8%;技师0.9万人,占22.0%;高级工2.8万人,占68.3%。

  2、学历分布

  2013年末,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中,研究生及以上1.4万人,与上年持平,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4.5%,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大学本科为9.3万人,增加1.0万人,增长12.0%,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29.6%,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大学专科为7.2万人,减少0.1万人,降低1.4%,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22.9%,比重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中专及高中为9.7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16.9%,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30.9%,比重比上年上升3.0个百分点;初中及以下为3.8万人,减少0.7万人,降幅为15.6%,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12.1%,比重比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

  3、年龄分布

  2013年末,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中,35岁及以下有14.4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降幅为2.0%,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45.9%,比重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36岁至40岁有5.4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增长22.7%,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17.2%,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41岁至45岁有3.9万人,减少0.1万人,降幅2.5%,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12.4%,降低1.0个百分点;46岁至50岁有2.7万人,增加0.1万人,增长3.8%,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8.6%,下降0.1个百分点;51岁至54岁有1.7万人,增加0.2万人,增长13.3%,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5.4%,提高0.4个百分点;55岁及以上有3.3万人,增加0.7万人,增长26.9%,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10.5%,提高1.8个百分点。

  4、行业分布

  2013年末,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中,从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才数量排在前列,与上年行业分布比重排列情况相比有所变化(见表1)。

  表1:2013年末闵行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行业分布

  人才数(万人) 比重(%) 2012年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行业分布比重(%)
合计 31.4 100 100
农、林、牧、渔业
制造业 11.8 37.6 40.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2.1 6.7 6.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7 2.2 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0 3.2 6.1
批发和零售业 7.2 22.9 18.8
住宿和餐饮业 0.9 2.9 3.7
金融业
房地产业 0.7 2.2 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8 8.9 7.4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9 6.1 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0.5 1.6 3.7
教育 1.2 3.8 3.7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0.1 0.3 0.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2 0.6 0.3

  与上年数据相比,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的非公领域人才数量增长较快;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非公领域人才数量有明显减少。以上2013年末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数量变化,与2013年闵行区经济整体运行情况较为符合。

  二、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发展特点(一)非公领域人才总量逐步增加,增幅呈平稳下降趋势

  2013年非公领域人才数比2008年增长73.5%,年均增长11.0%(见表2)。根据6年调查数据来看,闵行非公领域人才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2013年非公领域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为36.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表2:2008-2013年非公有制领域人才情况

        单位:万人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年末从业人员数 69.1 64.1 67.9 81.1 81.9 86.0
人才合计 18.1 21.4 23.6 28.6 29.8 31.4
一、经营管理人才 10.3 11.7 11.3 13.3 14.3 15.8
二、专业技术人才 8.4 9.8 12.3 13.7 14.2 13.4
    其中:在管理岗位工作的 1.4 2.3 2.3 1.4 1.9 1.9
三、技能人才 51.8 45.0 43.8 49.0 49.6 53.8

注:非公有制领域人才合计是指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在管理岗位工作的+技能人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之和。

  (二)管理、专技人员偏少,高级人才比重偏低

  2013非公有制领域人才总量为31.4万,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36.5%,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6万人,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经营管理人才为15.8万人,占非公领域人才数的50.3%,比重低于全市3.3个百分点。其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2.2万人,占经营管理人才13.9%,比重低于全市1.8个百分点;中级4.8万人,占30.4%,比重低于全市5.4个百分点;初级8.8万人,占55.7%,比重高于全市7.2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才为13.4万人,占非公领域人才数的42.7%,比重低于全市5.3个百分点。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正高级、副高级)0.9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6.7%,比重低于全市1.8个百分点;中级3.8万人,占28.4%,比重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初级6.7万人,占50.0%,比重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未聘职称的2.0万人,占14.9%,比重与全市相当。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9万人,占非公领域人才数的6.1%,比重低于全市3.5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为4.1万人,占年末非公领域人才数的13.1%,比重高于全市5.0个百分点。其中高级技师0.4万人,占高级技能人才9.8%,比重低于全市2.2个百分点;技师0.9万人,占22.0%,比重高于全市8.2个百分点;高级工2.8万人,占68.3%,比重高于全市10.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在非公有制领域单位中管理、专技人才偏少,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员分别占人才资源总数的50.3%、42.7%和13.1%(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为6.1%),且各类高级人才比重略低于全市水平,应引起重视。

  (三)中高级女性人才比重偏低

  2013年末,闵行非公有制领域从业人员总数为31.4万人,其中女性人才数为11.6万人。从性别构成来看,女性在非公领域人才总数中的比例分别为36.9%,比重低于全市0.7个百分点。在经营管理人才中,女性为5.3万人,占经营管理人才总数的33.5%。其中,女性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0.6万人,占高级经营管理人才27.3%;女性中级经营管理人才为1.6万人,比重为33.3%;女性初级经营管理人才为3.2万人,比重为36.4%。在专业技术人才中,女性为5.0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7.3%。其中,女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0.3万人,占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33.3%;女性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1.2万人,比重为31.6%;女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为2.7万人,比重为40.3%;女性未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为0.9万人,比重为45.0%。在高级技能人才中,女性为2.0万人,占高级技能人才总数的48.8%。其中,女性高级技师、女性技师合计为0.4万人,占高级技师、技师总数的31.7%;女性高级技工为1.6万人,占高级工的56.3%。

  (四)非公领域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有所提高1、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才比重基本持平

  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在闵行非公领域人才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为17.9万人,占人才总数的57.0%,所占比重与上年持平。

  (1)    分类型看,高学历人才更集中在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

  在经营管理人才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为9.3万人,占经营管理人才的58.9%;在专业技术人才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为8.7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的64.9%;在高级技能人才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为1.3万人,占高级技能人才的31.7%。

  (2)分行业看,高学历人才占比的行业间差异有所减小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业的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才比重在九成以上,分别为91.9%和91.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高学历人才比重在八成以上,分别为88.9%和86.3%。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才比重最低的几个行业分别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4.9%),农林牧渔业(32.8%),房地产业(34.9%)。

  2、人才持证率有所提高,高级技能人才持证率仍偏低

  2013年闵行非公领域人才调查数据显示,具有国家评定的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21.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比重高于全市数据1.0个百分点。高技能人员持有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为8.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比重低于全市数据8.3个百分点。

  (五)35岁及以下青年人才比重有所下降,集中分布在中级以下专业技术岗位和高级技能岗位

  2013年末,在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人才14.4万人,占非公领域人才总数的45.9%,比重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经营管理人才中,35岁及以下有5.4万人,占经营管理人才的34.2%,较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其中,35岁及以下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有0.3万人,占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13.6%,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35岁及以下的中级经营管理人才有1.4万人,比重为29.2%,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35岁及以下的初级经营管理人才有3.7万人,比重为42.0%,较上年下降8.0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及以下有6.7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的50.0%,较上年下降7.0个百分点。其中,35岁及以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有0.2万人,占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22.2%,较上年下降15.3个百分点;35岁及以下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有1.5万人,比重为39.5%,较上年下降6.9个百分点;35岁及以下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有3.8万人,比重为56.7%,较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35岁及以下未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1万人,比重为52.4%,较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35岁及以下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有0.7万人,占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的36.8%,与上年基本持平。高级技能人才中,35岁及以下有2.9万人,占高级技能人才的70.7%,较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

  三、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主要问题及建议1、继续优化非公领域人才队伍

  通过调查,闵行区非公领域人才中,高端人才比重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持有率、技能人员证书持有率均偏低等问题是近年来现实存在的,同时2013年闵行地区非公领域35岁及以下青年人才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领域人才是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建议应在区域经济规划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好非公有制领域的人才工作,突出非公有制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政策保障、培养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着手为区域人才提供良好环境,激发非公有制领域人才活力。

  2、重视技能人员队伍培养和稳定

  根据对闵行区非公领域单位的连续调查,部分非公领域人才状况变化很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通过召集部分调查企业参加座谈会,了解到非公领域单位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小,人员流动主要出现在技能人员方面,类似情况在制造业、服务性行业较为普遍。技能人员的流动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服务性行业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技能人员薪酬较低,多由流动性较大的外来人员从事相关岗位;二是部分制造行业一线车间工人的基本收入较低,主要依靠加时工作获取较高的加班收入,企业项目、订单的不稳定性引起收入上下起伏而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三是部分技能人员通过企业技能培训获取工作技能后,因企业间薪酬差异或掌握核心技术而自主开办企业等原因形成较高的流动性;四是部分企业因需招聘短工,或采取劳务派遣聘用,造成人员进出频繁。相比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稳定措施,非公领域的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和稳定并未得到足够多的重视。但也有部分企业因技能人员的大量流失而耗费人力物力反复开展人员招聘、培训,开始逐步认识到技能人员稳定的重要性,通过提供员工宿舍、收入增长机制等措施来改善稳定技能人才。

  [1]注: 非公有制领域人才主要包括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2]上海市2013年非公领域人才数据分析主要针对非公企业人才数据展开,文内所引用的全市非公数据指相关全市非公企业人才数据。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婵犵數濮烽弫鎼佸磻濞戞瑥绶為柛銉墮缁€鍫熺節闂堟稒锛旈柤鏉跨仢闇夐柨婵嗘噺鐠愨剝銇勯埡鍐ㄥ幋闁诡喛顫夐幏鍛村传閵夘垳绀婄紓鍌欑椤︻垰岣块敓鐘茶摕婵炴垯鍨瑰敮闂侀潧顦崕顕€骞愰崘鈺冪瘈闁冲皝鍋撻柛鏇ㄥ幖閳峰矂鎮楀▓鍨珮闁告挾鍠庨悾鐑藉醇閺囩偟鍘搁梺鍛婂姂閸斿矂鍩㈤敓锟�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