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
居民自治“金相邻” 邻里守望重晚情 |
更新时间:2016-9-6 10:52:48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原创稿 |
![]() |
据上海市老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比例达到30.2%。这意味着,上海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30时代”的城市。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因此,上海“老”得遥遥领先。 银亲眷不如金相邻 帮困扶老工作站应时而生 在地处高雅地段、古韵犹存的徐汇区湖南街道的东湖居民区,可谓是上海老城区的一个缩影。像许多老城区一样,东湖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是相当严重:1439户3675人的居民区里,60岁及以上老人有1207人,老人总数占总人口数的近三成,已超出上海总体的老龄化比例。 社区老年人口逐年增多,而社会养老资源又极其稀缺,家庭的照护功能也持续弱化,如何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得到有效的关照,让他们有质量地颐养天年? 2011年8月1日,东湖居民区帮困扶老工作站宣布成立,这是东湖居民区居民自发组建的公益性、志愿性、民间性自治工作机构。之后又以“金相邻”命名,寓意“金相邻,银亲眷,远亲不如近邻”。 据了解,“金相邻”居民自治工作站共9位成员,由8位刚刚退休不久的“年轻”老人和一位居民区共建单位代表组成,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党员。作为“金相邻”的核心层,他们9人牵手东湖居民区7个弄管会的60余名成员和100余名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帮扶,形成了居民区为老服务网络。 孙晓飞在陪老人读报 工作站成立之初,即对当时居民区的943位老人进行了摸底排查,并为109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建立“一人一卡”档案,根据老人需求分门别类,提供特需帮困、精神抚慰等个性化服务。 “东湖居民区离退休老干部多、文化名人多、知名人士多,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高。”“金相邻”工作站站长孙晓飞介绍说,“大多数老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他们更多的是需要陪伴和倾诉。这样的老人,志愿者上门就是做一个好听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服务近千老人不怕折腾 对那些体弱多病的老人,每天一个问候电话成了老人是否平安的“消息树”。淮海大楼顶楼住着一位独居老人,因为信任孙晓飞,主动配了一把房门钥匙交给她,以防意外。自从与老人结对后,孙晓飞每天都要给老人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某天,老人家中电话始终没人接听,孙晓飞拿了备份钥匙就往老人家跑,打开门一看,老人已摔倒在地神志不清。孙晓飞赶紧将老人急送医院,并陪护照料,老人终于转危为安。 如今,在东湖居民区,每年小年夜给独居老人送年夜饭已经成了惯例。“第一年的时候,老人不给我们开门。”孙晓飞记得很清楚,那年小年夜很冷,大家冒着风雪卖肉买饭,热腾腾的饭菜端到老人家门口时,却扣不开老人的家门。五年过去,现在,老人们都是提前在家等着,有的老人还要点菜。正如孙晓飞所说,“老小孩是要哄的”。 1946年出生的杨金益,是“金相邻”里的大哥,他结对的4位高龄老人都在84岁以上。其中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户口本上只有一位来往不多的侄孙。前年,老人要搬回南京老家,找杨金益帮忙,杨金益帮老人打包,到邮局寄了十个大包裹,正逢下雨天,杨金益用自行车,一趟推两个,推了五趟。没想到,十个月后,老人回来了,说是在南京住不惯,再次找杨金益帮忙搬家,买床买家具。老人不知道,此时的杨金益,身体并不太好,他已被诊断患有肺癌。 “金相邻”居民自治工作站志愿者为小区居民传授烹饪知识 “金相邻”核心成员、曾经当过8年饭店经理、考了二级厨师的郑长生,在2012年开出烹饪班,大受欢迎。“年纪轻的退休老人,原先工作忙,烧饭不内行,现在没事就在一起聊每天烧点啥。”郑长生记得,第一堂课教炖蛋,别看简单,但最家常也考验手艺。为了上好课,郑长生和志愿者还常讨论适合高龄老人口味及体质的菜肴。如今,周边居民区的老百姓也被吸引来了。 “每次上课前,我都很紧张,脑子里一直在想:烧什么菜,选什么调配料,居民们听了不感兴趣怎么办?”郑长生说。为了上好课,他和志愿者还经常一起讨论适合高龄老人口味及体质的菜肴。 去年9月23日,“金相邻”的3位组员去徐汇区中心医院为一位住院老人过90岁生日。实际上,正日子是9月24日。为了把大日子留给家人庆祝,他们特地提前了一天。这位老人是离休干部,儿子相继去世,女儿不同住。去医院前,组员姚慧如提前烧好老人爱吃的梭子蟹,组员贾晓漪买了红肠、熏鱼,孙晓飞准备了个小蛋糕。在医院门口,贾晓漪见到卖白兰花的,2元一串,当即买下。那么,梭子蟹、红肠、熏鱼、蛋糕、白兰花,谁掏的腰包?贾晓漪说,除了小蛋糕用的“爱心基金”外,其余全是大家自掏腰包。 自治携手公益同行 志愿服务精神亟待传承 站长孙晓飞退休前在工厂当工会干部,“以前单位里每年1月是‘爱心月’,就是捐款月”。这条不成文的规章被搬到了“金相邻”,包括孙晓飞在内的9位组员,每人每年1月捐100元爱心基金,作为开展为老服务最基本的开支。 五年来,“金相邻”坚持每年都为小区里的9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重阳节就邀请老年居民欢聚一堂,为他们端上一碗碗长寿面;大年夜还为小区里的独居老人送年夜饭。 “金相邻”成员在给老人过生日 去年7月,一位老教授去世,遗言里竟包括要留两千元给孙晓飞,指定由她捐给“金相邻”。老教授生前吝啬,托孙晓飞帮买东西时,荔枝通常以颗计,买“4颗荔枝”;馒头指明要“去菜场买”,楼下便利店的太贵……因此,这两千元的馈赠,分量格外沉。 五年来,从最初的帮困扶老工作站,逐步成长为如今的“金相邻”,在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在中心城区日趋严峻的当下,能够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得到有效的关照,让他们有质量地颐养天年,东湖居民区确实是摸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低龄老人关爱高龄老人”,这的确是个无奈的办法,但能为繁琐庞杂的社区工作减负,已经值得肯定。减负之外,还有增能。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邵慧说:“‘金相邻’不但帮居委会挑了担子,还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了正能量。” 五年坚守,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成长为居民区自治的中坚力量,“金相邻”已成为湖南街道家喻户晓的品牌居民自治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工作站连续两次荣获湖南街道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徐汇区最受欢迎的社区“邻里守望”奖,还被上海市老年志愿者服务总队评为优秀项目奖。并多次接待全国各地的考察组前来学习、考察。 在东湖居民区,“金相邻”的组员俨然已是社区名人,正如贾晓漪所说,走到哪里,都有居民热情得打招呼。他们多年如一日的付出,换来了居民的信任和依赖。然而,有个问题却不得不面对,“金相邻”的成员们也在慢慢变老,如今,核心成员已经有近一半超过七十岁,如果到他们为高龄老人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一天,该怎么办? 湖南街道社区自治办主任胡秀芳表示,街道及社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探索可操作的机制,比如通过平台收集老年人的需求,分门别类,进行项目化运作;进一步提高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建设,在服务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和改进;进一步加强与共建单位的联系合作等,把“金相邻”成员们建立起来的志愿服务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