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
24年以后的黄浦将会是什么模样? |
更新时间:2016-10-25 9:42:57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
![]() |
人民网上海10月24日电 (记者 曹玲娟)作为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区域之一,24年以后的黄浦将会是什么模样?从“CBD”到“CAZ”,概念变化意味着空间布局和功能的重构,金融、创意产业、文化以及旅游等相对单一的功能,将在黄浦区这片土地上更为融合发展、相辅相成。这是该区今天在沪透露的。 此前,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审议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其中“中央活动区”(CAZ)的提出是与以往规划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而黄浦全区都位于中央活动区范围内,包括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豫园、世博地区等区域。 据介绍,中央活动区(CAZ)是中央商务区(CBD)理念的一种品质和内涵的延伸,继承了中央商务区的商业、商务等主要功能,又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突出了功能的多样性,增加了活力要素,融合工作、生活、文化、创意,提升空间环境品质。作为一个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和标志性战略区域,中央活力区有足够的密度和适宜的尺度,具有开放、多元、混合等包容性特征,孕育着城市活力的创新基因。 为此,黄浦将全面对接上海“CAZ”规划建设,包括为深化中央活动区金融功能做出新的贡献、为引领中央活动区文化功能做出新的突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意集聚区、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央旅游休闲区、成为“世界级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具体来看,黄浦将进一步加快各类金融要素集聚,董家渡金融城将成为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要核心。着力推动外滩金融集聚带、南京东路—人民广场、淮海中路—新天地、南外滩—豫园、打浦桥—世博浦西园区“一带四组团”联动发展。董家渡金融城以建设金融功能为主的城市综合体为目标,强调商业、办公、居住、文化休闲功能的混合,打造7天24小时活力社区。 在国家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决定性时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黄浦区将把握上海建设全球人民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资产定价中心和支付清算中心的重大机遇,加快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场外金融交易市场,积极推动“外滩-陆家嘴”金融市场定价中枢的形成。 上海老城厢是上海历史的发祥地。由于历史蒙尘,地处上海外滩与新天地中间地段的老城厢旧改压力很大。为何打通外滩与新天地之间的东西通道,让老城厢回复光彩?黄浦区规土局副局长周建非透露,该区将建设由方浜路-昼锦路共同组成的公共空间体系,其中方浜路沿线连续植入小尺度的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穿插商业、文化等功能业态,通过人性化尺度且步行友好的慢行系统服务游客和居民,形成界面类型多样、活动丰富有趣、兼具生态功能的公共空间廊道,担纲联通太平桥地区、老城厢地区和外滩的重要通道。 此外,黄浦还将把黄浦滨江地区建设具有国际魅力的文化艺术生活水岸:城市历史与多元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滨水时尚生活的综合体验区和特色旅游休闲的活动区。同时通过利用现状高桩码头建设水上栈道;在现状建筑二层或顶部加设步行连廊;架设人行桥等方式辟通复兴东路轮渡站、董家渡节点、陆家浜路轮渡站、南浦大桥、卢浦大桥、日晖港等六处断点,实现滨江步行通道整体贯通。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