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基本形成 |
更新时间:2016-12-26 9:59:00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
![]() |
人民网上海12月25日电 (记者 曹玲娟)今年3月26日,“文化上海云”作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区域全覆盖的“互联网+”公共文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9个月来,平台平均每月为市民推送1万场活动信息,每月访问量达1500万人次,平台活跃用户量达到近100万,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基本形成。 更重要的是,依托于“文化上海云”的有效运转,所产生的大数据开始广泛应用于文化管理部门、文化机构,并极大地推动上海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 首先,大数据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提供了依据。有了每天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真实数据,就有了考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依据。据介绍,上海市文广局目前每周都会对上周文化上海云平台运行情况进行内部通报,依据各区公共文化活动的发布数量、活动预定及上座率、场馆设施使用率、市民点评等数据进行综合排名,纳入对各区文化部门开展综合评估的指标。 如上海嘉定区,在上海全市最早试点使用文化云平台。从2014年开始,该区就已改变过去依靠查台账资料的评估方式,依托文化云平台建立了对全区1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云数据绩效评估制度,根据各中心活动发布量、活动质量、可预约场地情况、市民满意度等数据进行评估,每月排名,年底汇总,数据既客观真实,又减轻了基层的工作量,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估提供了依据。 大数据帮助提升公共文化机构决策能力,推动按需提供服务。“文化上海云”平台大数据显示:不同区县、不同街镇、不同场馆的公共文化需求截然不同。比如说,嘉定区最受欢迎的是周末举办的亲子类活动,而松江大剧场最受欢迎的是沪剧。徐汇区凌云社区85%的服务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90%的用户居住在社区文化中心周围三公里范围内,而嘉定区60%以上的用户是30至39岁带孩子的年轻家庭,像菊园、安亭社区文化中心的服务半径超过十公里。 为让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更加精准的符合市民需求,上海群艺馆今年依托文化云平台采购3000场节目,吸引了近2000家社会机构报名参与比选,230万人次参与投票,真正让“百姓点单”模式成为现实。 大数据还极大方便了老百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参与人数大幅提升。“文化上海云”由上海市文广局携手上海创图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上海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欣介绍,“文化上海云”面向市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包括上海全市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社团入驻等功能,市民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身边的公共文化服务。 如2016上海“春华秋实”社区文艺指导员教学成果展演,首次依托云平台举办教学成果展示,十天内活动视频点播人次达到505万,市民线上投票130万张。“2016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依托云平台向市民推出3万张公益性演出票,全部通过云平台预订,预定成功的用户98%都到达现场参加了活动。“2016年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上海.奉贤)”将云平台作为艺术周的官方网络推广平台,23场演出票预订一空,活动服务人次达到20万,覆盖人群超过60万,接近往年的5至6倍。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