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上海很“忙”,考验“窗口”的治理能力

更新时间:2021-6-22 17:57:10     来源: 人民网

这一周,正处梅雨季的长江下游,天气沉闷,但翻看本周沪上媒体的重头报道却发现,潮湿闷热的气候并未扰乱上海这座城市的忙碌步伐,不论党政机关还是市井生活,各类大事、要事、喜事源源不断,接踵而来。

6月16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上海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在上海举行。来自近100个国家、126个政党和友好组织的740多名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对话会,40多个国家驻华大使现场出席会议。

也是这一周,6月11日启幕的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渐入佳境,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部影片竞相展映,在承接影片放映的各大电影院,“满座”的标识贴满排片表,市民观影热情正盛。

上海迪士尼乐园也迎来开园五周年纪念活动,盛大的生日庆祝场景刷屏社交媒体。5年,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300万人次,城堡的灿烂烟火中,留下无数欢乐、美好的记忆,让游客们反复咀嚼、回味。

长期关注上海的人都知道,城市此刻的“忙”,其实并不是一个季节性的“例外”。近些年,每年从年初到年尾,浦江两岸总是人流不断、活动不止。在五光十色的申城舞台,“忙”是一种常态。

要理解上海的“忙”,要从这座城市的独特地位说起——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宣布实现重大目标,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

从文件语言看,这个表述十分简略,但倘若把这几十个字展开、还原,放到立体的三维世界中来,那是颇为壮观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

上海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卡车往来不绝。巨云鹏摄

去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达8.75万亿元,系世界城市首位。浦江两岸的万商云集,运作着无数商品从世界各地来,在此加工、生产、流通,又向世界各地去。小洋山、外高桥,每天数万辆集装箱卡车来往进出;陆家嘴、北外滩,亿万金融资产以数字形式上下跳跃;科创中心建设主阵地张江,“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让各类科研成果竞相迸发……人潮汹涌、近悦远来,商品、信息、资本、灵感在此碰撞、交汇、融合,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上海焉能不忙?

倘若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那么对于上海来说,承担这些“忙”,是承担对外开放使命的客观要求,更是锻炼自我、实现进化,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机会。眼下,花博会、上海电影节、数十位外国使节到访基层社区……多类型、多场次的活动同时举行,让交通、安保、防疫、食宿等不“掉链子”,是考验上海各部门“多线程操作”能力的最好时机。

往稍早前看,在多管齐下的城市治理中,上海确有不少好的经验:三届进博会,交通管控区域逐年缩小,对市民正常生活的影响越降越低,依靠的是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的同向发力。自政府大院到居民社区,习惯于“忙碌”,习惯于平衡城市日常生活与各种大型活动举行,上海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才得以锻炼的更加精细且有力。

随着城市功能的愈发完备,越来越多的国际盛会、国家级活动正不断落地上海,从这个趋势看,上海的“忙碌”程度似乎不会下降。按照上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设想,到2035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这个过程中,肩负着多项国家战略、承担着多项改革发展任务的上海必将继续“忙碌”。如何做到井然有序,如何能够在忙的过程中试验并固化有效的方案与计划,形成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的可行性路径,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将是上海肩头的一番责任。而另一点不能忽略的是,在必将“越来越忙”的未来,需要广泛调动市场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让机制更活、更有效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乐见上海街头始终步履不停,“忙”出国际化大都市的成功治理样本,忙出人民群众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