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GDP“松绑”转型任务更艰 上海淡化GDP增长具体目标

更新时间:2015-1-26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2015年上海经济预期增长几何?《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给出答案。

  在习惯了多年以GDP增长率统领新一年各项目标后,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取消了这一数字。对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报告表述为“经济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

  此前五年,上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预设的GDP年度增长目标,分别为8%、8%、8%、7.5%、7.5%;相对应的当年完成数,分别为10%、8.2%、8.8%、7.7%、7%;GDP增长预期呈现明显的“调低”趋势,2014年的实际增长数亦首次低于预期。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语境下,GDP增幅走低以及GDP指标的淡化,显得水到渠成。据多方预测,新一年全国GDP增速预期或仅在7%左右,而上海已多年在各省市中处于GDP增速的“殿后梯队”。

  不过,《政府工作报告》中只字不提新一年GDP增长指标的做法,仍颇出人意料。对上海经济而言,这是“松绑”的信号吗?

  GDP淡化:增长须换极

  事实上,不谈GDP,不等于“放弃GDP”。市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强调,在通常情况下,GDP数字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标准,并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及教育、科研、环保等投入水平。

  在由市发改委提交市人代会审议的《计划报告》中,仍提出2015年的全市生产总值预期指标为7%。

  “GDP只是要淡化。”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参事吴大器说。由于基数不断增大,上海经济增速告别两位数、保持7%左右甚至更低,已是可以预见的常态。据分析,如果以7%的增速计算,当前上海的生产总值已相当于两个1992年的上海。

  同时,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压力,也迫使上海率先放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拉动方式,包括依靠粗放型投资、房地产等。但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扭转颓势等可喜现象亦在出现。以2014年为例,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第二产业4.5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空前的64.8%;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5%,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2%;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业态消费亦以快于消费总额的速度增长。

  这意味着,上海经济正在悄然转换“增长极”,并实现从高增长到“新常态”的平稳过渡。“GDP很重要,但显然不是最需要担心的问题了。”市人大代表、宝山区区长方世忠说。

  转型发展:量增质更优

  作为区长,方世忠在平时向市政府汇报工作的过程中,已感受到明显的转变:“市长很少过问增长数字,却对四个方面的问题紧追不舍:(发展的)观念如何、路径如何、方式如何、手势如何。”

  显然,经济结构是否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已居于比单纯增长率更重要的顺位。一个处在“合理区间”内的GDP,不仅比高增长更切合实际,也更符合“为转型留空间”的需求。

  《计划报告》中对此有明确表述:既要对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平常心,更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努力做到“调速不减质,量增质更优”。

  在拿掉GDP指标后,《政府工作报告》对另一些数字作了强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6%以上”,与去年完成数相当,并略高于往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左右”,比去年高出2.3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均与去年持平。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自贸区建设及其牵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期望向纵深推进,除继续推进“四新”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样迫在眉睫。

  “如果依然以GDP增速为导向,这些方面就很难施展手脚。”吴大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索性把GDP指标拿掉,不失为一个积极的信号。”

  政绩导向:重治理能力

  此前召开的各区县“两会”上,浦东、静安等一些区已取消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GDP指标。除强调经济结构优化任务外,不少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社会治理和政府自身建设层面篇幅明显增加。

  市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这样的趋势——在阐述新一年工作目标时,报告专设一节论述“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同时,报告的第三部分以近5页篇幅,论述“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市人大代表、闵行区区委书记赵奇看来,这样“轻GDP指标,重治理能力”的写法,很可能成为未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常态”,并向各级官员传递更加明确的政绩导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并重的信号已经无比强烈,各级干部也需养成‘重社会治理、重城市管理、重公共安全’的政绩观。”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上海已明确革除“唯GDP论”的工作观念,并取消针对区县的GDP指标考核。各区县亦相继对街镇层面取消或减少经济增长指标考核。而随着去年市委“一号课题”明确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以及一些区同时酝酿改革镇的经济职能,针对基层的考核指挥棒已发生明显转向。

  “简单地问GDP,不仅没有意义,也会偏离工作的本意。”赵奇说。但对各级地方官员而言,GDP指标的“松绑”并不意味着压力减轻。相反,环境、资源的硬约束及社会治理面临的考验还在与日俱增,“GDP的要求松了,但任务只会更艰巨。”

  此前五年,上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预设的GDP年度增长目标,分别为8%、8%、8%、7.5%、7.5%;相对应的当年完成数,分别为10%、8.2%、8.8%、7.7%、7%;GDP增长预期呈现明显的“调低”趋势,2014年的实际增长数亦首次低于预期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语境下,GDP增幅走低以及GDP指标的淡化,显得水到渠成。新一年全国GDP增速预期或仅在7%左右,而上海已多年在各省市中处于GDP增速的“殿后梯队”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图片

      濞屸剝婀佹禒璁崇秿閸ュ墽澧栭弬鍥╃彿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