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申城政府数据开放将有“负面清单”

更新时间:2015-5-8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支付生活账单、预约办理护照、查询违章,上海市民只要登录微信“城市服务”均可一键搞定。而这背后,就是政府数据资源向腾讯等第三方市场主体开放带来的变化。

  随着资源数据开放和质量的提高,将带来什么影响?

  比如,未来创业者想开个宠物店,开在什么区域,规模多大合适?这些只需查查公安局的养犬许可数据便可心中有数。通过交通委的全市公共停车场名录,企业也可将停车场实时车位信息整合至统一平台,为全市车主提供提前预定车位服务。

  数据开放从无到有

  ■见证事例:地图更新再也

  不用靠人力“扫大街”

  如何将沉淀在政府公共部门的数据资源激活,放大价值效应,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

  自2009年美国数据门户data.gov上线以来,开放数据运动席卷全球,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将数据资源开放利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全球有超过60个国家制定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

  201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和开放试点,并以实有人口、法人和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开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上线政府数据服务网。

  数据开放到底有何作用?作为位置服务商的高德地图深有体会。

  高德地图相关负责人潘莉说,传统地图更新制作,公司首先要出动大量人员“上路扫街”一一核对楼宇门牌号、单位名称,然后用定位工具进行准确的地址测绘;拿到数据后,才开始进行后期处理,并将更新的数据标识到电子地图上。潘莉说,测绘工作量异常巨大、繁琐,也耗费了位置服务公司的巨大成本。

  而目前通过45家已开放数据资源的部门,高德可选取关于位置的信息,而且政府的数据准确、可靠,可直接将这些信息标识到地图上,为公司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更关键的是,在使用政府数据过程中,高德等第三方用户,通过与提供数据的部门沟通,政府只要稍微改进,就可大大增强数据的实用性。

  数据资源开放,也让创业者嗅到商机。

  上海软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李渊文表示,如果未来教育部门和学校等能开放教育、教学相关的大数据,包括各类教案、教材、试题库、论文、科研资料集等与教育相关的一切数据积累,就可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核心,学校、老师、家长、辅助教学为重要组成元素的新教育生态圈,进而推进一体化的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缩小区域间教学水平差距。同时,还能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打造超大规模的辅助教学权威平台。

  数据共享从繁到简

  ■见证事例:报税社保质

  监,一堆证书变“一证通”

  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对政府来说,可以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办事效率。

  某公司副总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报税每个月至少要去税务窗口跑一次,排队少不了,一次办不成还要来回跑。去社保、质监等部门办事也都是如此,苦不堪言。后来,随着政府推行网上办事,各部门开始发放数字证书。“虽然不用再去一个个部门跑,省时省力,但烦恼接踵而至。”

  原来,随着各个部门推行网上办事,数字证书一个部门发一个,不少企业光数字证书就一大堆,丢失补办时常发生。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健说,这既增加了法人单位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对数字证书的管理。根子就出在政府部门之间数据资源的不开放、不共享。

  他说,只有打破部门间的藩篱,推倒相互间的围墙,才能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

  2012年开始,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法人网上身份统一认证工作(简称“法人一证通”),实现政府部门业务系统证书互认,全面推行“一证通用”。截至今年4月,本市拥有有效“法人一证通”数字证书的法人数量突破100万,占全市118万家企业的80%以上,实现了各类法人在不同政府部门、不同业务系统在线办事一证通。

  2014年,配合自贸区改革,对接自贸区工商、税务、质监的“一口受理”平台,实现了自贸区企业的网上业务全程办理;配合行政审批改革,在市网上政务大厅开通了“一证通”应用,企业可在政务大厅和其他委办局应用中实现单点登录。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朱宗尧表示,使用一证通后,由于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互认,包括名称、注册时间、电子签名、印章等企业信息一览无余。企业如若谎报年报内容,将有据可依,无法抵赖。

  数据瓶颈纵强横弱

  ■分析:困难不在于技术制

  约,更多是制度体制的转型

  目前数据资源开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最突出问题就是,数据资源的更新速度太慢。朱宗尧说,目前政府数据服务网上的数据资源多为静态数据,更新频率过慢。按照计划,今年所有开放数据的部门,以应用程序接口方式开放的数据资源,原则上比例不低于年度总数的30%,让社会第三方可实时查询、对接最新数据。

  其次,由于本市政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已建设较多信息系统。但建设时多以本部门条线业务需求为导向,对与其他部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和协同考虑不足,导致政务数据资源配置“纵强横弱”现象明显。比如今年4月份,“幼升小”网上信息填报中出现了一些信息不准确问题,给市民带来不少困扰。

  正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李耀新所言,政务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深度利用,面临的困难不在于技术制约,更多是制度体制的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数据资源的归属、采集、开发等相关管理规则还不明确,导致资源归属上的“部门私有”。

  李耀新表示,从之前“信息孤岛”到现在“平台叠加”,这种对数据资源的分割和垄断,使巨大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需求,与实际共享情况形成鲜明反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制约了政府的社会服务效率、协同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

  据悉,上海下阶段将进一步提升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开放数据资源的可用性、易用性、实时性和准确性。

  2015年度政务数据资源开放清单将在近日通过“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公开,并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形成“负面清单”的开放模式,即明确不开放的范围,其他所有数据必须公开共享。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