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2013年松江区劳动工资统计分析

更新时间:2014-3-25     来源: 松江区

  2013年,国内外经济的持续平稳的发展,给我区劳动力的调整带来了一个契机,我区劳动力市场的合理调整也间接反映出我区经济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伴随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我区从业人员人数有所减少,劳动力市场延续了半年度的趋势,处于调整阶段,但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保持了稳步的增长。

  根据2013年上海市统计局劳动工资年报会议精神,我区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工资的统计范围,目前统计范围包括我区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物业、重点服务业,以及国有集体企业单位及部分规模以下抽样企业,统计单位共计2831户。根据年度统计数据显示,全区从业人员总数为51.2万人,年均劳动报酬为55147元。由于扩大统计范围后新增企业无上年同期数,故本文选取原劳资统计范围(各类独立核算样本企业单位2434家,从业人员数合计46.9万人)的数据对全区从业人员人数与报酬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从从业人员数量减少,看经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1、松江制造业人员数量的减少,其中不乏国际因素的影响

  2013年,我区从业人数为468528人,相较上年的527411人,同比减少11.2%;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较上年减少44622人,占全区减少人数的75.8%。

  在人数发生减少的制造业企业中,有超过六成的企业产值同比下降,这六成企业的从业人员合计减少了37200人,其中产值下降30%以上的占18.6%,下降20%-30%的占11.4%,下降10%-20%的占13.6%,下降0%-10%的占19.2%。

  而结合国际因素来看,2013年,国际环境虽然有所好转,欧洲、日本经济都有转好趋势,美国经济正在温和复苏,但由于美国工业制造业的逐步恢复,对于松江制造业的出口阻力加大,对我区制造业有所冲击,对其从业人员数量造成影响。

  2、全区从业人员的持续减少,受2012年区经济减缓的滞后影响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稳定在7.7%,而2012年四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9%、7.7%、7.6%、7.7%,增速缓慢下降,同时,上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0%、7.2%、7.4%、7.5%,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状态,而松江2012年四个季度的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6%、-7.2%、-6.5%、-5.5%,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

  2012年我区从业人员数为527411人,人员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且未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至2013年四个季度,从业人员数分别为492257、487073、482408、468528人,呈现出逐步减少的态势。

  从往年数据来看,由于节后返岗,二季度从业人员数量较一季度会有所回升,但是今年却没有增加,一季度时,劳资统计范围内有47.8%的企业其从业人员数量未能恢复至上年末的人员水平,二季度时有31.1%的企业其从业人员数量未能达到一季度水平,节后返岗人员不及往年,各季度从业人员的持续减少,显示出了在大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发展对人员数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影响,上一年松江、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对我区从业人员数量的产生了滞后影响,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我区返岗人员大幅减少,从业人员总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减少。

   

  3、部分行业从业人员的减少,主要受到其自身发展的结构局限

  2013年,我区从业人员减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制造业人数较上年减少44622人,建筑业减少10336人,批发和零售业减少3484人,房地产业减少915人,住宿和餐饮业减少526人。从行业类别可以看出,以上行业都不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制造业主要受到转型的局限。而建筑业则是由于上年产值同比下降10.1%,今年产值微增0.3%,产值的下降所引起的从业人员的减少,建筑业企业通过招标承揽工程占比下降也进一步压缩了其用工空间。

  从本质上说,每个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其自身的局限,如何能克服行业限制,寻找新的发展亮点正是转型创新过程中对行业、对企业提出的新的要求。松江经济在自身发展上迎来了一个有机遇、有挑战的时机,各行各业应抓住契机、积极摸索,突破行业限制,开拓出新的、更好的前景。

  二、从从业人员报酬增长,看我区民生改善及主要行业潜在增长力

  1、劳动报酬较快增长,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2013年,我区从业人员总量虽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但人均劳动报酬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2013年,我区从业人员人均每月劳动报酬为4627元,同比增长13.7%。

  今年4月,我市最低工资上调至1620元,增长11.7%,小时工资上调至14元,最低工资的增长带动了员工保险金缴费基数的增长,产生累加效应,另外员工奖金、绩效等福利也进一步促进了劳动报酬的增长,其指导作用明显。

  “十二五”提出了工资增长翻番的要求,提出了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2012年,我区人均劳动报酬增长17.0%,2013年增长13.7%,劳动报酬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0%。我区从业人员收入的稳步提升有利于促进内需,提升我区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职工福利的改善有助于稳固劳动力在现有岗位上继续奉献、安心生产,为我区经济转型营造良好的环境。

  2、五大主导产业报酬稳步增长,拉动力仍然明显

  目前,我区五大主导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58883人,较去年略降2.7%,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55.3%,五大主导产业劳动报酬较上年增长13.9%,达到4456元,五大主导产业的所有行业均实现了劳动报酬的正增长,其对全区工资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显著。其中精细化工报酬增长最快,达到25.6%,为7863元,现代装备业增长14.2%,达到5307元,电子信息业增长12.8%,达到3391元,新材料增长9.5%,达到4563元,生物医药增长3.7%,达到4245元。

表1:2013年松江区五大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情况
单位:元/月、%
五大主导产业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2013年 2012年 同比增幅
合 计 4456 3911 13.9
精细化工 7863 6259 25.6
现代装备业 5307 4647 14.2
电子信息业 3391 3005 12.8
新材料 4563 4165 9.5
生物医药 4245 4094 3.7
 

  3、文化创意产业报酬增长明显,预示产业更好发展

  目前我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报酬较上年增长22.8%,达到5159元,增幅明显。其中广告及会展服务业劳动报酬为3620元,由于其上年基数较低,其增速达到41.5%;网络信息业增长37.7%,达到9535元;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增长30.3%,达到5931元;工业设计增长27.8%,达到5787元;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增长27.7%,为5309元;咨询服务业增长13.5%,为4372元;艺术业增长8.7%,为5451元;媒体业增长4.9%,为4210元;仅休闲娱乐服务业劳动报酬同比下降,下降3.0%,为4753元。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报酬增长较快,较高的劳动报酬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对于该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促使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表2:2013年松江区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情况
单位:元/月、%
文化创意产业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2013年 2012年 同比增幅
合 计 5159 4201 22.8
广告及会展服务 3620 2559 41.5
网络信息业 9535 6923 37.7
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 5931 4552 30.3
工业设计 5787 4528 27.8
文化创意相关产业 5309 4158 27.7
咨询服务业 4372 3852 13.5
艺术业 5451 5013 8.7
媒体业 4210 4013 4.9
休闲娱乐服务 4753 4901 -3.0
 

  4、战略新兴产业工资较快增长,就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下,我区战略新兴产业的劳动报酬增长较快,除节能环保行业略有下降外,其余行业均实现了正增长。2013年,我区战略新兴产业的劳动报酬为5125元,同比增长17.1%。其中新材料业报酬同比增长21.4%,为6774元;电子信息业增长17.5%,为4664元;物联网增长17.3%,为4305元;高端装备增长15.6%,为5409元;云计算增长15.3%,为3241元;智能电网增长10.4%,为5397元;新能源增长9.8%,为4929元;生物医药增长8.9%,为4987元;仅节能环保行业同比下降5.5%,为3840元。战略新兴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为平缓,但劳动报酬增长较快,对人才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表3:2013年松江区战略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情况
单位:元/月、%
战略新兴产业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2013年 2012年 同比增幅
合 计 5125 4378 17.1
新材料 6774 5578 21.4
电子信息 4664 3969 17.5
物联网 4305 3669 17.3
高端装备 5409 4678 15.6
云计算 3241 2812 15.3
智能电网 5397 4888 10.4
新能源 4929 4490 9.8
生物医药 4987 4580 8.9
节能环保 3840 4062 -5.5
 

  三、从三大产业人数的合理变化,看二三产业的积极调整

  1、第二产业人员占比降低,产业内部正积极调整

  2013年我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405693人,相较上年460617人,同比减少11.9%,其中制造业减少44622人,建筑业减少10336人,人员减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由于第二产业人员减少,其在三次产业中的人员比重进一步下降,从2012年的87.3%降至86.6%,下降0.7个百分点,从2011年至今已累计下降2.4个百分点。

  在全市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制造业因改革发展而人数锐减的经历。我区现在正处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今年我区从业人员总量逐步减少,一方面是受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行业自身面对转型改革所作出的自然应对,一些对经济环境敏感、结构调整困难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减少较为明显,这说明我区第二产业的内部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步对转型升级作出应对和调整。

  2、第三产业人员比重上升,预示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3年我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62693人,相较上年58472人,同比增长7.2%。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人员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52人、359人、130人、106人。第三产业人员增长使得其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增长,由2012年的11.1%增至13.4%,提高了2.3个百分点,从2011年至今已累计增长3.9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区从业人员比重正持续小幅平稳地向第三产业倾斜,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正逐步增强。尤其是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正逐步成为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区第三产业中服务业人员的稳步增长,是我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服务业的有利前提。

  四、对于劳动工资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1、随着经济转型深入,制造业、建筑业等转型较为困难的行业需重点关注。2013年我区制造业和建筑业是所有行业里面人员减少最多的,合计减少54958人,占总的减少人数的91.5%。如果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既保证就业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对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值得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共同探讨。针对以上这两个行业,建议关注其用工变化情况,进一步探究其从业人员总量是否与其用工需求相适应,从业人员总量变化是否与经济转型相适应。

  2、由报酬增长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需理性看待、积极应对。近两年,我区劳动报酬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0%。对于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增长的连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目前阶段,我区经济转型尚未完成,企业尚未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建议正确看待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辩证关系,通过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利润率,促进全区职工福利与企业利润的双增长。

  3、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人员“同工同酬”的问题,需逐步规范、稳步落实。2013年7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规定对待劳务派遣员工须严格执行“同工同酬”,目前,新法实施已经半年多,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年劳务派遣人员占我区从业人员的21%,该比重与2012年的21%完全一致,我区劳务派遣人员用工比例基本稳定在两成。劳务派遣人员劳动报酬同比增长9.7%,低于在岗职工14.3%的增幅,劳务派遣人员的报酬增长仍不及在岗职工,故劳务派遣人员的用工规范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落实。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濠电姷鏁搁崑娑欏緞閸ヮ剙绀堟繝闈涙4閼板灝霉閿濆懏璐℃い鈺冨厴閹鎷呴崫銉礊缂備礁顦ḿ锟犲蓟濞戙垹唯闁靛鍎幐鍐╃節閳封偓閸曨厼鈷岄悗娈垮櫘閸撶喎鐣烽崼鏇炵厸闁告劑鍔岄埢锟�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