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
财税利好政策对崇明县小微企业影响有限 |
更新时间:2014-7-11 来源: 崇明县统计局 |
![]() |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小微企业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趋紧影响,生存日益困难。有鉴于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各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从税收、融资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为了解崇明县小微企业经营现状以及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县统计部门结合统计报表数据,对全县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门走访和座谈。调研结果显示,崇明县工业小微企业基础差、底子薄,财税利好政策对其扶持和优惠较为有限。 一、工业小微企业经营现状 从行业分布来看,崇明县工业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共同点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微薄。 从经济总量来看,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至2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2014年1-4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仅占全县工业总数的4.0%;实现利润总额31万元,上交税金1970万元。 可见,我县工业小微企业规模小、层次低,上缴税金远远高于企业盈利。走访中了解到,企业目前主要缴纳7种税费。税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费包括教育费附加、河道管理费、社会保险费。据企业估算,通常交1元税,就要交0.5-0.7元的费。各家调查企业表示缴税负担虽与往年基本持平,但由于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社保缴费标准的提高,使得企业的成本压力加大、盈利困难。 二、企业生存面临多重压力 1、行业多为夕阳产业,产品缺乏竞争实力 我县工业小微企业所涉及行业多为夕阳产业,行业内产能过剩、企业间竞争激烈。此次调研中发现,一方面企业因规模、资金所限,技术改造难度大, 转型升级困难多,由此造成产品质量提升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本市房屋租金及薪酬水平较周边地区明显偏高,因此本地企业产品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企业订单减少、客户流失情况较为普遍。 2、经营成本连年增长,企业盈利日趋困难 生产成本方面,近年钢铁、铜材、石油、棉花、羊毛等工业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用工成本方面,新社保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日益规范,小微企业职工薪金水平不断提高,所缴纳的社保金额也在不断增加,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用工成本明显增长。与此同时,由于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企业不掌握产品定价权,经营成本增加的同时产品价格却未同步增长,造成企业盈利空间不断收缩。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小微企业的利润率仅维持在3%-5%的范围,已处于亏损的边缘。 3、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经营思路偏向保守 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要求各家银行放宽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贷款普遍要求提供房产、现金等进行抵押担保,小微企业因受规模、资产的限制无法满足贷款要求。此外,企业普遍反映银行贷款利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微利经营的小微企业较难承受。由于我县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未来发展形势错综复杂,因此企业普遍采取保守经营政策,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不高。实际经营中,大多数小微企业更多地采取自筹资金、民间借贷、利润投入再生产的方式进行融资,而不向银行进行贷款融资。 4、企业员工流失严重,技术工人普遍缺乏 由于崇明县相对本市其他区而言企业较少、规模又小,加之本岛青年劳动力普遍去岛外谋职,岛内就业人数有限。因此,本县工业企业用工主要由本地大龄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本地大龄人员方面,其老龄化程度相当严重,50岁以上职工比例普遍在50%以上;小微企业大龄员工比例更高,有的达到90%以上。这些员工几年内即将陆续退休,届时我县的小微企业或将出现劳动力真空,面临无工可用、难以为继的境地。外来务工人员方面,崇明县因受地理位置影响,外地青年劳动力相对数量较少,且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企业又无法提供较好的工资待遇吸引新员工。造成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招工困难,生产旺季工人供不应求。劳动力的缺乏使得部分企业只得忍痛放弃到手的订单,生产经营受到极大的制约。 此外,由于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逐步加大,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本岛企业无法提供优于外区企业的薪酬福利待遇,周边生活娱乐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因此无法吸引技术工人来岛工作。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 三、财税利好政策效果有限 按缴纳税费情况分类,被调查企业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企业为福利企业,这类企业由于雇佣了一定数量的残疾员工,按有关政策可享受福利税收优惠。 第二类企业为出口企业,这类企业享受出口免抵退的优惠政策,即对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销售环节增值税;免征或退还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纳税款抵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季度内,企业外销占50%以上销售额时,因应抵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完时,对未抵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 第三类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数量最大、范围最广。由于企业盈利较少,因此所得税上交数额本就偏低,企业税费主要以流转税为主。与"挣的少、交的也少"的企业所得税不同的是,流转税对商品、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收入征税,往往是"挣的少、交的不少"。我县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普遍处于产能过剩行业,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很小,因此较重的流转税负担使其生存艰难。 具体来看,目前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财税利好政策中,"营改增试点"政策仅惠及少数企业,被调查企业中,受益最多的企业年运输成本减少8万元,最少的企业年运输成本仅减少两三千元,其主要由于多数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运输车辆,运输任务普遍外包给专业运输企业。小微企业因经营较不规范,存在同运输企业不签订劳务合同,约定不开发票的情况,因此无法取得运输增值税发票,不能抵扣成本。"所得税优惠"政策则由于我县工业小微企业利润微薄,年应纳所得税较少,因此《关于小型微型企业所得税优惠征得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的企业范围由年应纳所得税低于6万元扩大到10万元的政策,对多数小微企业纳税情况基本没有影响。"银行贷款优惠"政策由于要求门槛高、申请时间长、利息水平高,因此小微企业普遍不愿尝试,惠及企业极少,政策难以体现。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我县工业小微企业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所限,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税收、融资优惠政策落实仍旧存在一定困难,无法真正惠及多数小微企业。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