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合理引导、科学规划,共同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更新时间:2014-7-11     来源: 统计信息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师兄师姐们,这意味着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为了解在奉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择业心理以及毕业生家长对于子女就业的态度,国家统计局奉贤调查队于2014年5月开展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在奉贤四所高校为抽样框(包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300名学生,有效问卷274份,其中,男性178人,占65%;女性96人,占35%;上海本地生源92人,占33.6%;上海以外生源182人,占66.4%;大专学历90人,占32.9%;本科学历168人,占61.3%;硕士研究生学历16人,占5.8%。调查主要涉及6大专业类型,工学类170人,占62%;理学类31人,占11.3%;管理学类28人,占10.2%;经济类18人,占6.6%;艺术类13人,占4.7%;法学类、文学类、农学类等其他类型专业14人,占5.1%。同时,随机抽取100位应届毕业生家长,有效问卷93份。

    一、就业调查结果概况从就业调查情况来看,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力也呈现着不同的发展趋势。2014年应届高校大学生就业表现出新老问题交织、多重挑战交汇的情况,整体就业形势可谓非常严峻。至5月9日调查结束,签约率仅为44.9%。在274名调查对象中,已经签约就业的有66人,占24.1%;已签约还未正式上班的有57人,占20.8%。

    调查显示:在151位未签约的大学生中,有33.9%的调查对象有望在近期内落实工作,其中有60人已进入签约程序,占未签约人数的39.7%;有33人已被用人单位录取,但仍在考虑选择中,占未签约人数的21.9%。而在58位(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1.2%)未找到工作的调查对象中,33人选择继续求职, 25人选择不打算签约。

    二、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特点1、在就业问题上,家长给予子女充分的尊重,多以毕业生本人的意见为主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就业单位及就业地时,84.3%的毕业生表示自己的想法起决定性作用,仅有8.4%表示父母的意见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在子女择业问题上,81.7%的家长表示以子女本人的决定为主,仅有9.7%的家长表示以自己的意见为主。

    对于子女提出在毕业后暂不就业的情况,93位被调查家长中有54.8%表示若理由充分会支持子女的决定,有35.5%表示反对,9.7%表示支持或无所谓。但当问及子女毕业后是否会给予经济支持,65.6%的家长表示会给予经济支持,这部分家长中有50.8%表示这是为了子女长远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2、发展前景依旧是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家长则更看重薪酬福利调查显示,在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毕业生表现得较理性、考虑得更长远。从就业考虑的六大主要因素来看,首要因素选择发展前景的有209人,占76.28%;第二选择是薪酬和福利待遇的有208人,占75.9%;第三选择是与兴趣性格相符的有112人,占40.9%;第四选择是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的有101人,占36.9%;第五选择是工作地点的有93人,占33.9%;最后考虑解决户籍的有22人,仅占8%。

    而家长则更看重就业单位提供的薪酬福利,有73人选择薪酬和福利待遇为首要因素,占78.5%;而仅有20人选择其他五项因素,占21.5%。

    3、外资企业依旧最受毕业生青睐,而家长则更倾向于国有企业、机关或事业单位据调查,274名调查对象中有95人首选外资企业,占34.7%;其次有88人倾向于国有企业,占32.1%;有48人选择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占17.5%;40人选择民营或私营企业,占14.6%;仅有3人选择其他(包括自主创业等),占1.1%。

    但家长(无论其自身是在机关、国企、私营或外资企业工作)更倾向于子女到国有企业就业,93人中有37人首选国有企业,占39.8%;29人选择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占31.2%;16人选择外资企业,占17.2%;11人选择私营企业或其他,占11.8%。

    4、上海仍是就业首选地域,而选择到江浙地区及其他城市就业的意愿有所增强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就业地点方面,毕业生与家长意见一致:上海仍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地点。被调查毕业生中有183人首选上海,占66.8%。上海生源中有86人选择在上海就业,占上海生源的93.5%;非上海生源中有97人首选上海,占非上海生源的53.3%。同时,有54人选择江浙地区及其他城市,占19.7%,较上年增长10.2个百分点;9人选择北京、广州、深圳,占3.3%;28人表示无所谓,占10.2%。而93名被调查家长中有62人首选上海,占66.7%。

    在将上海作为就业首选地域的调查对象中,120人(其中74人为非上海生源)认为首要原因是机会多、发展前景大;其次,有119人(其中50人为非上海生源)认为环境熟悉。

    5、毕业生对薪资水平的期望趋于3000-8000元之间,而家长的预期则更加理性据调查,48.5%的应届生期望的薪酬水平(包括奖金、补贴、缴纳四金等全部收入)在4000-6000元之间;16.8%的应届生期望在6000-8000元之间;15.7%的应届生期望在3000-4000元之间。而家长在薪酬预期方面比学生更理性,75.3%的家长期望子女薪酬在3000-6000元之间。

    同时,大专学历与本科学历毕业生对于薪资水平的期望基本相同,普遍以3000-6000元之间为主,而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的期望则较高。具体而言,有62.2%的大专学历毕业生及69.7%的本科学历毕业生期望在3000-6000元之间,有62.5%的硕士学历毕业生期望在6000-8000元之间。

    6、已签约学生对签约情况表示基本满意调查显示,从总体情况上看,七成以上表示很满意及较满意。其中35人表示很满意,占28.5%;55人表示较满意,占44.7%;32人表示一般,占26%;仅1人不满意,占0.8%。

    满意度最高的前三位是:工作稳定(调查对象中75.6%表示很满意及较满意),工作地点及单位性质(73.2%表示很满意及较满意),培训机会(71.6%表示很满意及较满意)。

    从已签约毕业生的薪酬水平来看,79.7%的毕业生位于2000-6000元之间,13%位于6000-8000元之间。从学历分类上看,69.4%的大专毕业生薪酬水平在2000-4000元之间,实际签约水平低于期望值;76.7%本科毕业生薪酬水平在3000-6000元之间,与期望值基本相符;已签约的14名硕士毕业生薪酬水平在4000-8000元,略低于期望值。

    三、毕业生及毕业生家长对求职成功关键因素的判断基本保持一致被调查毕业生及毕业生家长对求职成功最关键三因素的判断为:第一是专业背景,有37.4%的毕业生及58.1%的毕业生家长选择;第二是有工作或实习经历,有35.8%的毕业生选择,而家长对这一点关注较少,仅1位家长选择;第三是对收入、待遇等要求合理,有29.3%的毕业生及28%的毕业生家长选择。

    问卷显示:被调查毕业生中有235有过工作或实习经历,占85.8%;有242人在校期间参加过社会活动,占88.3%;178人参加过就业指导、笔面试技巧方面的讲座、培训等,占65%;197人认为培训对择业、就业带来一定的帮助,占71.9%;但仅有37人参加过注册会计师、律师、教师等证书考试,占13.5%,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

    四、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建议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止是用人单位、社会、高校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毕业生自身也应当具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而家长则应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以尊重子女的想法为主,不应过度担心增加负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勇敢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多方努力共同帮助毕业生跨出职场第一步。

    1、用人单位、社会、高校三方应保证招聘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可对在奉高校毕业生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保证信息共享,解决求职信息、招聘信息不对称、不畅通的问题。同时,一些条件允许的用人单位应向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岗位,便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为今后求职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政府及高校可利用科学的职业测验工具为大学生提供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并进行抽样跟踪服务。

    2、针对很多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已经有回家乡或去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政府可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税收优惠等方面继续引导毕业生向基层就业及自主创业,政府及各高校也应加大力度宣传缓解就业难问题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是因为对这些政策了解不够才不愿尝试。

    3、就毕业生而言,也应当把思路拓宽,求职面就能更广。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也应当将心态摆正,只要找到了符合自己基本就业方向的单位及岗位,不妨可以考虑签约,然后在工作中继续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工作中继续锻炼和培养自己。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婵炲备鍓濆﹢浣圭鐠佸磭绉块柛銉ュ⒔婢ф牠寮崶鈺冨娇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