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经济数据 >> 正文

上半年金山区农业生产稳中有增

更新时间:2014-7-22     来源: 金山区统计局

  上半年,金山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2.82亿元(现价,下同),同比增长4.7%,五大行业呈“四增一减”态势(详见表1)。其中,夏粮丰收和蔬菜增产,拉动种植业产值稳步增长4.1%;畜牧业主产品生猪、生牛奶增产,实现畜牧业产值增长7.1%。 

   

  一、主要农产品基本情况 

  1.粮食:产量、价格双增 

  随着家庭农场和丰产方建设的逐步推进,田间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气候适宜、茬口安排合理,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夏粮生产呈现“播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整体增长态势。其中二麦产量6.22万吨,同比增长11.5%,价格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4%,实现产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8.9%。大麦单产307.17公斤/亩,同比增8.9%;小麦单产309.53公斤/亩,同比增10.1%(详见表2)。 

   

  2.蔬菜:产量增长、价格持平 

  蔬菜(不含食用菌)产量为22.68万吨,同比增长4.7%,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4.7%。市场需求量的扩大,影响地产蔬菜价格在一季度上涨4.3%;持续晴好天气使得地产蔬菜的产量稳定增长,加之客菜的不断上市,一定程度上平抑了菜价,使二季度菜价回落2.3%。总体来看,上半年蔬菜生产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 

  3.水果:产量下降,价格增长 

  水果总产量2.13万吨,同比下降12%,价格上涨5.8%,实现产值1.24亿元,同比下降6.3%。主要品种桃子、草莓、西瓜和甜瓜产量分别为149吨、2346.6吨、15400吨和3308吨,同比下降30.4%、9.1%、9.5%和23.1%。其中桃子产量下降最为明显,主要原因有:一是桃花授粉期间遭遇阴雨天气,对产量影响较大;二是受近几年桃子利润空间减少影响,果农改种了其他水果。 

  4.生猪:出栏快速增长,价格稳中有升 

  生猪出栏总数为17.66万头,同比增长19.3%,实现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13.9%。季末生猪存栏29.07万头,同比增长15.6%,生猪养殖快速恢复。出栏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年后淡季期,养殖户存在盼涨心理,压栏生猪和出栏适重生猪形成叠加,生猪供应出现阶段性过剩。 

  一季度我区生猪生产价格跌至11.8元/公斤,至六月底,生猪生产价格回升至13.1元/公斤,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收储冻猪肉调控措施对稳定猪肉价格起到积极作用,再加上相对稳定的存栏量,猪肉价格再次出现明显波动的几率不大。 

  5.生牛奶:量价齐增,存栏稳定 

  生牛奶总产量为1.02万吨,同比增长11.4%,价格上涨15.1%,实现产值4933.3万元,同比增长28.2%。生牛奶产量的增长得益于我区畜牧业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和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建设,规模化奶牛场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产量增长稳定。 

  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牛奶成本上升,推动奶价上涨;二是国内液态奶尤其生牛奶需求增长较快,造成全国性奶源紧张;三是上海市积极推进奶价调节机制,实际收购价有所提高,调动了奶牛养殖场的生产积极性。 

  至6月底,全区奶牛存栏3781头,同比增长0.6%,后续生产能力保持稳定。 

  6.家禽:整治疫情双重影响,肉禽生产下降明显 

  受H7N9禽流感疫情、1-4月份活禽市场暂停交易以及本市继续对散户、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清理等多因素影响,家禽(肉禽)出栏下降明显。上半年家禽出栏274.97万只,同比下降38.3%。其中,肉鸡出栏215.13万只,下降41%,影响程度最大。随着5月1日起活禽交易逐步开放,家禽存栏快速增长。六月底家禽存栏154.43万只,同比增长22.4%。 

  禽蛋产量4099.6吨,同比下降7.7%。其中,鸡蛋产量2176.4吨,下降16.6%;鸭蛋产量1923.2吨,增长5.1%。 

  上半年家禽实现产值7624.9万元,同比下降19.7%;禽蛋实现产值3782.9万元,同比下降2.2%。 

  7.水产品:海水量价双跌,淡水量跌价增 

  水产品总产量1285.6吨,同比下降57.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7吨,同比下降95.4%;淡水产品1208.25吨,同比下降9%,淡水产品4年内持续下降。水产品实现产值3986.7万元,同比下降18.3%。其中,海水产品产值为2057.9万元,同比下降30.7%;淡水产品产值为1928.7万元,同比增长1.1%。 

  海水产品产量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原远洋渔业公司(和顺远洋渔业公司)已于去年下半年关闭,我区无远洋捕捞产量;另一方面,漕泾镇东海村整体拆迁,海洋捕捞渔船也将逐步拆解报废,受此影响,近海捕捞产量也逐步减少。 

  淡水产品减少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鱼塘改造、池塘复垦使淡水养殖面积进一步减少,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区淡水养殖面积2.2万亩,同比降15.3%;二是养殖结构调整,逐渐由常规鱼类养殖向名特优水产品转变,产量减少;三是近几年淡水捕捞资源不断减少,内陆水域管理不断加强,淡水捕捞产量逐年减少。 

  二、主要农产品新特点 

  1.粮食面积调整,播种结构优化 

  为进一步优化夏熟茬口、调优农业生产结构,我区进一步引导农户增加大麦和绿肥播种面积,其中绿肥面积增2053亩。夏熟作物面积的调整,不仅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降低秸秆总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缓解了“三夏”收种季节矛盾,为秋熟水稻的适时播栽赢得了主动。 

  2.西甜瓜减量增质,品牌效果明显 

  我区西甜瓜产量较去年均有下降,但通过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品种,提高质量及口感;加大扶植力度,在中心城区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拓展产品销路、增加产品知名度,我区树立起了一批在全市具有知名度的西甜瓜品牌:如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最佳西瓜和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的多利升西瓜,2010-2011年荣获上海市西瓜评比金奖的金山小皇冠西瓜,2009-2011年荣获上海市优质西甜瓜评比金奖的珠丰甜瓜,解决了西甜瓜生产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带动了种植户收入的增长。 

  3.草莓产量下降,价格居高不下 

  草莓产量的下降推升了价格的上涨。虽然,今年中高端消费的团购客户较少,但受到去年特大台风的影响,草莓产量的下降推动了其价格的上涨,上半年草莓的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7%。 

  4.规模养殖比例提高,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随着畜牧业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和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建设,我区主要畜禽产品的规模化养殖比例进一步提高。年出栏规模千头及以上生猪养殖场34家,出栏头数占全区总量的44.6%;奶牛养殖场8家,全部为百头规模及以上;万羽蛋鸡养殖场5家,鸡蛋产量约占全区的42.8%;十万羽肉鸡养殖场9家,肉鸡产量约占全区的57.1%,为提高畜禽生产规模效益、先进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应用打下基础。 

   

   

  撰稿:蒋俊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