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旅游交通 >> 正文

上海交通整治半年来现成效 超90%受访市民点赞

更新时间:2016-11-8 9:34:08     来源: 新闻晨报

“这里有黄实线,如果停车我要被记3分的。我把您放到前面的公交站,麻烦您多走几步。”昨天下午,在浦东新区世纪大道,未应要求在黄实线路段停车的出租车驾驶员王强向乘客解释。为缓解违法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今年4月份,浦东公安分局将辖区内的27条重点路段漆画禁停黄实线,禁止临时停车,并首创黄实线违停开“记分黄贴”的做法,严厉整治机动车违停行为。

交通问题,是特大型城市的难题之一。在这次交通大整治中,上海公安机关积极寻求方法创新,从违法整治的实践中总结经验,通过立法为交通大整治常态长效提供法治保障,补好交通短板。“交通大整治半年多下来,路上的违法行为明显少了,交通秩序也更平稳,大家也越来越守规矩。”调查显示,超过9成受访市民对上海交通大整治的工作成效表示满意。

创新方法整治交通违法

漆画黄实线整治违停的创新做法,如今早已在全市各区推广使用。如果驾驶员在漆画黄实线路段违停,交警将因“违反禁止标线指示”,对其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漆画黄实线的路段都是主干道,违法停车会令本就拥堵的道路雪上加霜。“如果不漆画黄色禁止停车线,违停只罚200元,不记分,很多驾驶员并不在意。”一名一线交警说。

去年10月,上海警方首次公布当年的20个“违停大户”,前十位的违停次数都在百次以上。漆画黄色禁止停车线后,违法停车除了罚款200元外,还将记3分,无疑加大了驾驶员的违法成本,“实践证明,通过提高违法成本来遏制乱停车顽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往每日接送学高峰时,校门口周边的道路往往成为拥堵“重灾区”。在交通大整治中,普陀公安分局牵头辖区学校组“家长护校队”,组织身穿红马甲的家长志愿参与护校,私家车开到校门口后家长不用下车,由护校队送学生进校门。这样一来,减少了接送车辆的停车时间,交通秩序大为改观。

不断实践的创新方法,为交通大整治的持续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怎么才能让这些颇具成效的新点子迸发出持久的生命力呢?答案是,得靠法治的规范和引领。

此次上海交通大整治从一开始就坚持立法与实践紧密结合。上海公安机关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等规范性文件,推出14套《执法指引》,大力开展道路交通执法培训,确保“严格、公正、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落到实处,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同时,积极推动修订《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法规形式固化大整治工作成效,目前已进入市人大审议阶段。“一手抓执法实践,一手抓立法修法,为交通大整治常态长效提供法治保障。”

盘活多方资源综合治理

大整治伊始,许多市民都遇到了同样的难题:车停路上要被罚,停进小区几乎没有车位。有媒体使用的“刚需性违法”迅速成为热词,也成为不少人为自己违法寻找的借口。把违法与“刚需”联系到一起虽然荒谬,但也说明随着交通大整治深入推进,执法背后的需求难题已经浮出水面,亟需解决。

为了满足市民停车需求,上海公安机关统筹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平台,破解停车难题。“在曲阳、凉城等地区满足路面停车条件的7条道路上,我们共开辟了140个路面临时停车位,缓解周边老公房小区停车难题。”虹口公安分局在破局停车难的问题上,除了开辟路面停车位外,还通过翻阅上海城市规划相关管理规定,帮助有条件的小区在建筑退让用地红线区域内增加“无形停车位”。

为充分挖掘社会停车资源,上海公安还协调市教育、卫生等部门和各区党委、政府,组织300余家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开放共享内部停车资源,向社会提供停车泊位2.6万余个。

“每个人都是交通参与者,也是大整治成果的缔造者。”交警部门还会同交通等部门组织3.3万余家道路运输企业、58.9万余名专业驾驶人签订责任书、承诺书,公交、出租行业签约率达到100%。组织指导7.1万余家客货运企业和其他专业运输单位,对所属142万余名员工开展道路交通文明法制培训。此外,还督促3800余家运输企业建立交通违法内部叠加处罚机制,共有2600余名交通违法驾驶人被辞退或调离工作岗位。

“秩序之美”正在这座城市悄然苏醒。路口的电瓶车老老实实地停在白线后等红灯;早晚高峰排队的车龙里少了刺耳的鸣笛声;公交专用道旁的私家车不再越界……“交通大整治没有时间界限,只要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就要依法坚决查处,通过严格执法、严格管理,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记者 邬林桦)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