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旅游交通 >> 正文

上海:2020年轨交将达800公里 年内再通3条线路

更新时间:2017-10-12 9:30:08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    轩召强摄

人民网上海10月10日电(轩召强)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的公共交通虽面临出行需求多样化、硬件设施空间有限的诸多压力和困难,仍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公交优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记者从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公共交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今年内还将计划通车三条轨道线路(浦江线、9号线三期东延伸、17号线),预计2020年形成8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规模。

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任务基本完成

据市交通委主任谢峰介绍,上海近年来加快“智慧公交、绿色公交、人文公交”发展,推进“公交都市”创建。截至目前,上海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正等待交通运输部对各项创建指标予以验收。

客运总量屡创新高。日均客运总量已从2011年的1668万乘次/日发展为目前1796.1万乘次/日。其中轨道交通保持连续增长,在公共交通中占比突破50%,工作日客运量超过1000万乘次/日已成常态,最高日客运量达到1186万乘次/日。 

基础设施供应持续增长。2015年底“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全面建成,目前全网运营线路总长增至617公里(含磁浮线),公交配套线路覆盖率实现100%。中心城内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覆盖率由2011年的28.8%提高至目前37.6%;同期,地面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提高至92%。

地面公交网络结构逐年优化。从2011年至2017年,年均新增线路60余条,调整140余条。网络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步实现线网结构优化。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增能及优化运营,轨道交通10条线路高峰时段最小发车间隔达到3分钟以内,运营正点率达到99.7%;推出周末延时方案,6条线路周末末班车时间过零点,并予以实施。公交专用道规模不断扩大。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50.2%。历次乘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乘客对轨道交通及公共汽电车满意度达到85-90分,均为比较满意。

上海公共交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 

谢峰透露,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主要涵盖了强化公共交通便捷性、提升可计划性、提升舒适性、确保安全性四个方面十项亮点工作,其中包括:

持续完善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线路和里程分别达到15条线路、617公里(含磁悬浮,不含金山支线),基本形成网络化运营;运营车站增至367座,内环内轨道交通站点600米半径覆盖率增加至75.6%。2017年,还将计划通车三条轨道线路(浦江线、9号线三期东延伸、17号线),同时积极为明年通车项目(5号线南延伸、13号线二期、三期)实现年内结构贯通创造良好条件。下一阶段,本市将继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2020年形成8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规模,远期形成1000公里网络规模。 

延长轨道交通运营时间——从2017年4月28日起,1、2、7、8、9、10号线(不含2号线东延伸段)六条线路逢周五、周六夜间延时运营,实现中心城区车站末班车时间过零点。9月25日,10号线再次增能,并推出定点加班车,提高了虹桥枢纽夜间公共交通的保障能力。

推进公交与轨交两网融合——目前全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100米半径范围内提供公交服务的比例分别为75%、89%。目前新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范围内已全部实现公交线路配套。下阶段,将加快实现有条件的轨道交通站点50米范围内公交全覆盖,以及轨交站点首末班车与周边公交线路首末班车时间紧密衔接。 

全面推进公交线网优化——目前全市公交运营线路共1461条。为解决市民换乘轨道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线路已达到了199条,并渐成网络,日均服务乘客22.3余万人次。选取中心城“20+8”客运通道(其中20条是已经形成的客运走廊,8条为预估的),结合客运通道制定公交线网调整方案。2016年4月底正式公布了《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推动公交线路调整有据可依。

建设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重点在郊区新城、中心城等有条件的道路发展快速优质公交,与轨道交通网络紧密衔接。截至8月底,延安路中运量71路日均客运量为4.1万乘次/日,单日最高客运量约5.5万乘次;近三个月平均早晚高峰小时全程运营车速已达到17.5公里/小时和17.1公里/小时,高于巴士集团其他公交线路13公里/小时的平均运营车速。此外,南桥新城-东方体育中心快速公交系统已开工建设,力争2017年底基本完成建设。松江有轨电车示范线建设也在推进中,预计在2018年11月试运行,这将进一步丰富上海公共交通的体系结构和层次。

加强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和执法管理——不断扩大专用道规模,试点推进信号优先,不断完善执法管理。截至今年9月底,本市已建公交专用道345公里,年底将建成360公里公交专用道,力争2020年形成50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规模。同时在中心城区选取四车道的路段作为公交专用道建设试点,努力提高专用道的连续性、成网性。 

稳步推进智慧公交服务——“上海公交”目前已发布1134条公交线路和1.4万多辆公交车的实时到站信息(覆盖中心城区及部分郊区示范线路)。此外,对有条件的站亭升级改造,对车辆到达信息进行预报。新增站点二维码标识,在公交候车亭建成了以55寸智能显示屏为载体的“社会公共交通信息发布平台”,目前全市已安装1600多块显示屏,覆盖了941个公交站点。积极推进智能化调度系统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加快发展绿色公交服务——每年滚动制定公交车辆更新计划,确保每年更新的车辆中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应用比例达到60%以上。目前全市累计推广各类新能源公交车3849辆,约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23%。此外,本市发展了1881辆油电混合公交车和73辆LNG公交车,全市各类型的节能环保型公交车达到5803辆。 按计划购置新能源车辆,并完善充电设施配套建设,2017年底计划完成一批充电桩建设,预计可新增服务2439辆纯电动车辆。为配合崇明生态岛建设,至2020年崇明岛域内公交车将全部实现纯电动。下阶段,将以纯电动公交车为主要技术路径,加快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新城公交“零排放”。

加快公共交通车辆WiFi覆盖——轨道交通线路和浦东公交线路已配备无线局域网(WiFi)服务。下阶段,上海将加快实现公共交通车辆WiFi全覆盖。

加强轨道交通安全保障、落实地面公交安全工作—— 建设轨道交通运行监控和信息发布系统,实时采集、监控轨道交通线路运行状态和拥挤度并通过显示屏实时向乘客发布。强化大客流应急联动,加强重大活动、节假日轨道交通大客流安全风险防控。有效落实四长联动机制(车站站长、轨交公安警长、属地街(镇)长、属地派出所所长)。落实地面公交安全工作,本市17000余辆公交车全部加装车载DVR监控系统,有效保障了行车安全。

地铁暂无进一步大规模延时运营计划

延长轨道交通运营时间成为上海公共交通发展的一大亮点,是否意味着未来上海地铁会进一步大规模进行延时运营?对此,上海申通集团副总裁绍伟中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关计划,但将对夜间开行的轨交客流作进一步分析,同时对个别线路运营时间,特别是夜间运营时间,做一些优化和调整。

绍伟中表示,比如今年9月25日轨交10号线除了增能外,其末班车时间从原来的22:00延时到22:30。今后,正考虑下一步调整16号线运营时间。“16号线为郊区线,而比较远郊的线路首末班车时间一般较早,尤其是末班车结束时间较早。”下一步将逐步调整此类线路运营时间,按照一定的服务标准进行延长延长到,比如晚间末班车时间改为22:30。

此外,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给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乱象。今年9月,北京等城市陆续发布了共享单车指导意见,上海目前进展如何?对此,市交通委主任谢峰介绍,《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于4月28日-5月7日通过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该指导意见已进入审批程序,市交通委将及时予以颁布。

谢峰表示,市交通委目前仍鼓励共享单车这一行业的发展,希望它能更好服务市民。同时,仍将加强规范管理。“上海共享单车峰值时达到178万辆,这段时间通过城管、公安等各部门联手,目前已经总量下降到115万辆左右。”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