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旅游交通 >> 正文 |
虹桥1号航站楼年底前启动改造 不停航施工计历时三年 |
更新时间:2014-10-31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上海机场扩容改建工程有了实质性进展。上海机场集团10月30日宣布,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将于年底前开工。本次改造预计历时3年,为不停航施工,先期将对1号航站楼A楼进行改造,原本在A楼运营的春秋航空将暂时迁至B楼。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介绍,改造涵盖1号航站楼主体改造和交通中心建设,以及虹桥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 完工后,以1号航站楼为重心的虹桥机场东片区将建成现代航空服务集聚区,虹桥商务区整体功能也将得以强化和完善。 改造不涉及功能定位调整 “从1988年虹桥国际机场成立到2013年,25年间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从300万增长到3560万,增长近12倍。”李德润坦言,由于虹桥机场历史悠久,特别是1号航站楼所在的东片区,已显露出功能上的欠缺和与周边区域发展规划上的不适应,改造项目很早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次改造前后筹划了四年”。 据介绍,目前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流程和设施布局已经不适应发展需求,设施老旧,安全运行冗余度低。而且,东片区的资源价值未充分利用,特别是“两国三地”(日本、韩国、我国港澳台地区)航班汇聚所蕴含商业价值尚未有效发挥。此外,航站楼周边的整个东片区,市政基础设施老化、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虹桥机场现有的1号航站楼格局,是历经1984、1988、1994年三次扩建后的结果。2010年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投运后,两座航站楼又各自进行了一些功能上的调整。目前,虹桥机场总体规划的年旅客吞吐量为4000万人次,其中T1航站楼为1000万人次。 “此次改造,不涉及两座航站楼的功能定位调整。1号航站楼的功能定位仍然是国际航班备降和为两国(日本、韩国包机)三地(我国港澳台地区)航班及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班运行提供保障。”李德润强调,1号航站楼改造,总体上不会增加虹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设计能力,但在设备保障能力上会留有一定潜力。 新建地下二层交通中心 按照改造设计,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现有的A、B楼及周边的部分建筑将被拆除,其中包括知名的虹港大酒店。腾出空间后,1号航站楼及其周边的整个虹桥机场东片区都将旧貌换新颜。 1号航站楼主体改造工程涵盖出发大厅、登机桥固定端、活动端和服务车道,以及楼前机坪翻新和改造机坪照明、消防设施;延长出发层车道边长度,提高出发层车道边的容纳能力等。完工后,新的出发大厅室内空间高度将抬高,旅客休息区域和餐饮、商业等设施也将增加。 1号航站楼东侧将建造地下二层的交通中心。其中包括地下换乘大厅和地下一、二层车库。建成后,出入1号航站楼的各种交通方式,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灯,都将实现“一站式换乘”。此外,改造后的1号航站楼还将与延安路高架对接。航站楼外的东片区综合改造也将同步进行。 机场集团强调,将注重保留虹桥机场的历史记忆,细节处理上,也将尽可能保留航站楼原有的建筑风格。 春秋航空迁至B楼运营 机场方面坦言,由于此次改造为不停航施工,面临的施工难度和安全压力较大。目前,虹桥机场日均航班起降达到700架次,日均进出港旅客10.3万人次,其中1号航站楼约占15%左右。“边运营边改造,组织实施极其复杂,确保运营安全与工程建设安全及质量进度的压力巨大。”李德润说。 而由于虹桥机场历史久远,1号航站楼也历经多次改造,路网结构不合理、管线设施复杂、规划空间受到限制,施工和交通的组织难度也相当大。特别是东片区综合改造涉及6条线路新建改建,将会对旅客出行有较长时期的影响。 此外,由于改造工程先期将对1号航站楼A楼进行施工,原本在A楼运营的春秋航空将进行调整。11月6日起,春秋航空公司的全部航班将从A楼调整到B楼,与国际和地区包机混合运营。目前,B楼已经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出发7号门区域,增加10个办票柜台、安检六区(5条通道)和B15—B17远机位候机厅,供春秋每天2个早航班使用。其余春秋航班均在B楼出发5号门区域办理值机和安检。 春秋航空方面表示,已对相应航班的登机牌作不同颜色区分处理。调整初期,对走错登机口耽误时间的旅客,将给予免费改签。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