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要闻 >> 正文 |
上海乃至全国首个“海选”居委会是如何诞生的? |
更新时间:2020-5-8 13:15:28 来源: 上观新闻 |
![]() |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浦东开发开放已走过了整整三十年。我原是浦东一位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在街镇工作了四十年,曾经先后在花木、浦兴、潍坊三个街镇担任党政主要领导三十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其中有三件在全国率先改革的大事令我终生难忘。 一次“前无古人”的征地用工制度改革 1990年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同意加快浦东开发的决定,犹如唤醒浦东大地的一声春雷。1993年1月,浦东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正式成立,把浦东开发开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大征地、大动迁、大工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当时,在浦东内环线东侧有一个项目需要征地,征地范围主要是花木镇的同乐村和潘桥村。谁征地,谁吸劳,这是我们国家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征地原则。但在浦东开发开放的热潮中,碰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当时这个项目无法全部吸纳征地劳动力,大部分人待在家里,只发给他们基本生活费,导致出现上访。 怎么办?新区人事劳动部门组织花木、金桥、张江三个镇的分管镇长和劳动服务所长南下去深圳学习考察。深圳解决这类征地,基本上是双轨制。一种是传统的谁征地,谁吸劳。多余的征地工由市和区二级劳动部门统筹安排。另一种是土地计价入股,农民变居民和股民,平时自谋职业,到年终按股分红。征地工普遍接受第二种办法。 如何消化深圳的政策,结合浦东实际提出征地用工制度的改革,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改革尝试。考察回来后,新区立刻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成立了推进班子。根据新方案,征地工有三种选择的自由。第一种是继续要求新区劳动部门统筹安置工作,在没有统筹安置工作之前,只能待业在家发基本生活费,但生活费逐年提高。第二种是拿一笔自主择业金,社保金由劳动部门为你交,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待遇。第三种是“买断”,拿一笔当时算可观的现金后自谋职业,社保金由自己去交。 这一整套方案出来后,新区组织人事劳动部门的领导一起重点推进这项改革工作。为了让征地工少跑路,缓解他们的情绪,推进小组的同志集中在同乐小学办公,召开改革方案的动员大会,同时进行政策解答和登记工作。推进小组的同志工作十分辛苦,中餐以方便面为主,还要忍受花蚊子的叮咬,但大家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 经过整整两个月的登记和办理手续,此项试点改革终于初步完成。这项浦东征地用工制度的改革,总算杀出了一条出路,彻底突破了原来“谁征地,谁吸劳”的旧框架。它不仅解决了当时的难题,突破了原来的政策框架,还为类似项目的征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案。 上海乃至全国第一个“海选”居委会 1999年是我从花木镇调任浦兴街道党工委书记的第3个年头。当时,浦东开发开放近10年,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扩大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大的突破。 这一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第10个年头。三年一届的居委会改选,一般都采用《组织法》里规定的前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推荐产生居民代表后由代表差额选举居委会成员;第二种是由每户人家派出代表后由户代表差额选举居委会成员)。而《组织法》里还规定也可以用直选的形式选举居委会成员(直选形式里面也有两种:第一种直选两步法,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居民来投票差额选举居委会成员;第二种直选一步法,没有候选人只有自荐人,选票是空白的)。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先行先试的使命无疑落到了浦东同志的身上。 为了出色完成这项重要使命,4个街道4个小区被选为“海选”的试点(潍坊街道源竹小区、梅园街道三航小区、塘桥街道茂兴小区、浦兴街道金桥湾小区)。其中,浦兴街道金桥湾小区基本具备直选一步法“海选”的四个条件(一是这个小区党组织有战斗力,二是这个小区的自管党员和在职党员都能在小区发挥作用,三是这个小区‘四保’物业管理到位,四是这个小区气顺风正人心齐),其他3个小区则搞直选二步法。 金桥湾要“海选”居委会成员了,没有候选人,只有主任、副主任、三名委员5个职位,年满18周岁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能力、甘心愿为居民服务的同志,都可以作自荐人。消息公布后,共有6人前来自荐。我们对他们进行政治把关,并制作自荐人宣传版面,放在居委会会议室和小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巡展,让选民对自荐人有更多的了解。在正式选举之前,这6个自荐人还在居民代表会议上作了一次模拟竞选演说。 7月4日当天早晨,阳光普照、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金桥湾小区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先后展开了竞选演说、写票投票、计票唱票三项主要议程。这次来参加“海选”的选民,有一位83岁的老人有中风后遗症,在家人搀扶下来写票并亲自投票。有的选民家还在浦西,知道自己小区7月4日是选举日,就提前出门赶来。还有的选民身体欠佳,但还是来投下庄严的一票,主动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整个唱票计票持续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到12点多唱票计票结果正式出来:参与投票的居民有855名,参与率为80%,发出选票855张,收回选票853张,回收率95.5%,其中有效选票为853张,有效率为100%。大会总监票向大会主持人报告这次选举合法有效,顿时会场内响起阵阵掌声。 就这样,在上海浦东这块开发开放的热土上,诞生了上海市乃至全国第一个“海选”的居委会,它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积极作用,给人启示和借鉴。 启示借鉴之一,基层民主的具体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这四个民主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民主选举只是其中一个,关键是平时三年的三个民主。为此,我们在新区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结合金桥湾小区的实际,初步制订出了“四会一约一章”等制度(居民代表大会、听证会、协调会、议事会、居民公约、居民自治章程),确保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民主自治。在时任居委会主任的努力下,金桥湾小区逐步闯出了一条居民自治的新路。 启示借鉴之二,凡是顺应民主政治发展潮流的探索和突破,一般都是有强大生命力和推广价值。2002年春我从浦兴街道调任潍坊街道党工委书记,我与班子成员探索在更多小区实行“海选”,潍坊街道在当时上海市第六届居委会换届改选时有80%的小区实行“海选”,随后在第七、第八、第九连续三届换届改选中全部小区实行“海选”,开了全市的先河。浦东浦西的不少街道在这期间“海选”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这种“羊群效应”,起源于金桥湾小区这只“领头羊”。现在全市各居委会的“四会一约一章”在实践中更加完善,其蓝本之起源也来自金桥湾小区的探索和实践。 启示借鉴之三,扩大基层民主政治,让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海选”自己的小巷“总理”。基层的探索和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被上升到政治制度的安排,这种探索和实践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和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的民主自治制度列为我国的四大政治制度之一,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这些探索探路者十分欣慰。党的十八大报告继续肯定了这一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并加上了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金桥湾的探索不能止步,但愿金桥湾在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方面再探索、再实践、再出新经验,人们拭目以待! 老百姓的“叹气”“怨气”和“怒气”怎么消? 1996年,上海市城区工作会议以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逐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区街财力体制也逐步建立。区一级层面为了把服务百姓的工作重点放到街道,都把能放的全部放到“七所八所”。这虽然是一件好事,但“七所八所”的服务窗口都分散在街道的各个地方,老百姓办事还是不方便。当时,我们调研发现,老百姓普遍存在“三股气”:一是公事公办熟人先办,老百姓在叹气;二是多头跑反复跑,老百姓有怨气;三是办事窗口有时互相扯皮互相推诿,老百姓有怒气。 2004年,上海市确定了六个社区作为党建社区建设试点街道,潍坊街道是其中之一。如何解除老百姓的这“三股气”,潍坊街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浦东能突破,上海能推广,全国能借鉴”的历史使命。 当时,社区建设实体化要求打造“三个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于是,我们一方面前往打浦路街道社会劳动保障中心实地学习考察。另一方面,在新区相关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六统一”的方案(一是统一名称,二是统一标识,三是统一装潢格调,四是统一办理内容,五是统一工作人员着装,六是统一待遇与收入)。 整个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由三大系统构成。第一大系统是取号呼叫系统,这是我们把银行的取号呼叫系统引入中心,这样就可以解决“公事公办必熟人先办”的现象。第二大系统是受理办理系统,可概括为“前台受理,后台协理;综合受理,分头办理;一口受理,流程处理”。第三大系统是查询系统,受理人可以通过系统查询事务办理进度。我们还建立了协调机制,对需要上下家联手办的事务进行及时协调,这样就可以消除老百姓的“怒气”。 2004年12月18日,潍坊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正式试运行后,老百姓拍手称好,也引起了市、区两级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赞赏。2005年5月18日下午,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推广的会议在潍坊街道办事处底楼大会议室举行。此后,上海各街道都闻风而动,纷纷打造起各自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上海各区和全国各地前来我们潍坊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考察学习交流的人员络绎不绝,更有国务院有关部委办的领导前来视察调研指导工作。 2006年6月11日,时任国家审计总署署长、国务院法制办主任等前来视察调研。有领导提出:我们政府不仅要廉洁,还要廉价,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大平台服务窗口运行中要降低运行成本。这个建议正是我们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因为有的窗口事务需要工作日天天受理和办理,有的窗口事务不需要工作日天天受理和办理,这就要压缩工作人员。为此,我们就把“一门式”事务受理变成“一口式”事务受理。为了进一步体现服务政府的形象,我们又把“双休日”变成“单休日”,并适时变成“全年无休”。 潍坊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必然会有优良的作风,而优良的作风又必然会给潍坊社区的百姓带来优质的服务。在三年一次的上海市劳模集体评比中,潍坊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荣获了上海市2009—2011年度的劳模集体,这种服务窗口的市级劳模集体申报先决条件是一年中办理的事务无一重大差错,还有一个就是服务态度的零投诉。这一点很不容易,可谓当之无愧。 (作者为浦东潍坊街道机关退休干部)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