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经济时评 >> 正文

广东收费公路神奇“扭亏为盈”令人忧

更新时间:2015-7-1 10:02:46     来源: 红网

  从“亏损28亿”突然就变成了“盈利3.9亿”,是在玩过山车吗?一会儿说亏损,一会儿说盈利,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岂能这般儿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疑会给涉事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也让人对收费公路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更多疑虑。

  “之前算错了”,这解释未免有点苍白无力——这么重要的数据,何以竟会算错,并且差距如此之大?实际上,重要数据的统计和出台都有一整套严格的审核把关程序,出现技术性失误的可能性不大,更何况是几十亿的差距。哪怕是局外人凭常识和直觉都能看出不正常来,难道专业人士和管理部门反倒看不出来?之前亏损是“算错了”,现在盈利的数据就一定准确吗?

  “大反转”到底是“算错了”,还是另有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此前“亏损28亿”的数据出炉后,引发了舆论的强烈质疑我们倒是记忆犹新,有网友甚至质问“拦路收钱为何还能亏钱”。不知是否迫于舆论压力倒逼,相关部门才不得不“扭亏为盈”?

  我注意到,两次公布数据不同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全省收费公路支出总额,此前为481.1亿元,现在更正为448.4亿元;另一个是运营管理支出,此前为106亿元,现在更正为72.9亿元。原来问题出在支出和成本上。而支出和成本,往往是很多行业最不公开、最不透明的领域,也往往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奢侈浪费、巨额招待费等丑陋往往隐藏其中。假如没有公众质疑,相关数据还能不能“扭亏为盈”?多出来的30多亿运营管理支出,会不会悄无声息地消失,不知去向?

  某些行业的“成本”确实居高不下甚至“节节攀升”,但我们一定要厘清,所谓的“成本”当中都包含了哪些组成部分,是否每一部分都合理。特别是其中的“管理费用”是否过高、是否存在把关不严和挥霍浪费。如果管理支出的明细账目不能公诸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询,就很容易形成吞噬国资的巨大黑洞。而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缺少监督,更是为某些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创造了躲闪腾挪的空间——他说亏损就是亏损、说盈利就是盈利,说亏多少就是亏多少、说赚多少就是赚多少。收费公路神奇“扭亏为盈”,最令人忧虑的地方或许正在于此。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图片

      娌℃湁浠讳綍鍥剧墖鏂囩珷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