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经济时评 >> 正文 |
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状态——关于“补短板”的思考之一 |
更新时间:2015-9-18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补短板,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碰到深层次矛盾、触及既有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敢碰硬、敢负责、敢担当 要补上工作中的短板,先要补齐干部作风和状态短板,拒绝“老好人”,不当“圆滑官”,不做“击鼓传花”手 上海的“补短板”行动,经过市委领导不打招呼的连续调研,进入了全面行动、重点突破的阶段。市委市政府在浦东合庆镇召开的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就是回应群众关切,明确“补短板”先从市民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补起,表明了市委“补短板”的决心和勇气。 从7月下旬以来,韩正同志在一系列不打招呼调研中,“补短板”始终是高频词。短板,是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是事物的薄弱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各项工作不会一般齐,总会有短板,但是当短板影响了整体工作时,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下上海的短板,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到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环境建设等领域都存在。这些短板既是影响协调发展的难点,也是引发重大风险隐患的薄弱环节,更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不满意的地方。 现在是上海制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节点,必须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始终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不仅要思考重点突破什么瓶颈,做强什么优势,也要研究破解什么薄弱环节,着力解决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这是上海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关键。 在第一轮不打招呼调研中,韩正同志专门阐述了短板与长板的关系:“现在比较突出的是短板太短,如果下一个五年不补好,就会反过来影响长板继续加长。” 换言之,短板与长板会相互影响,如果不重视“补短板”,很可能消减原有的优势。“补短板”是堵漏与解题,“促长板”是扬长与创新,前者迫在眉睫,后者事关战略。而当下的关键核心,还是要找到并补上自身的短板。 要补上短板,首先是个意识问题。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短板永远都有,无需回避,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千万不能“灯下黑”,自己看不到自身问题,更不能讳疾忌医,漠视群众的感受,拒绝承认问题的存在。 当然,还有个方法问题。“补短板”必须深入下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一刀切”。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花精力、动脑筋,并且形成合力。正如韩正同志所言,“当前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关键是上面的政策在基层对不上号。基层的短板很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补短板必须精准施策,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从根子上说,还有个状态问题。短板,往往都是“硬骨头”,很难“啃”。而缺乏紧迫感,责任意识不够,恰是短板长期存在的普遍原因。补短板,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碰到深层次矛盾、触及既有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敢碰硬、敢负责、敢担当。由此可见,要补上工作中的短板,先要补齐干部作风和状态短板,拒绝“老好人”,不当“圆滑官”,不做“击鼓传花”手。 当下的上海,“补短板”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一定要想明白在“十三五”规划中,必须解决哪些绕不过去、越拖越难解决的短板问题,下定决心把自身的短板找到、补上。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发展难点,促进长板继续加长,才能使上海成为最有内涵及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热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