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经济时评 >> 正文

网络直播“生长”不能这样野蛮

更新时间:2017-2-14 10:43:17     来源: 解放日报

近日,上海一个13岁的小女孩偷偷用妈妈手机给网络主播打赏,2个月花掉妈妈银行卡里的25万元存款。此前更有媒体曝出,有人挪用360多万元公款“刷礼物”。“野蛮生长”的网络直播,在打开一个新窗口的同时,频发的天价打赏乱象,也引发各界关注。网络主播究竟有何魅力,让众多网友沉迷?巨额打赏的背后,又暗藏哪些“漩涡”?

粉丝一年送礼超过100万元

来自沈阳的小鹿是直播平台“一直播”的主播。不久前,小鹿辞去了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从公司白领变成了专职主播。2016年2月,听朋友说直播很赚钱,小鹿开始尝试。只要闲下来,她就坐在手机屏幕前与粉丝互动,经常一播就是几个小时。小鹿直播的内容很平常,但凭借出众外表、甜美声音,还是吸引了众多粉丝捧场,一年下来已经收到粉丝送出的价值100多万元的礼物。

网络直播的兴起,给普通人提供了展示才艺和欣赏互动的平台,一些“草根”跻身“网红”行列。小鹿说,主播最直接的收入来源就是“粉丝”送的礼物。而粉丝也分三六九等,那些动辄送千元、万元礼物的土豪粉丝就被称为“大号”。为了吸引“大号”们持续给自己刷礼物,多数主播尽力维护与他们的关系。

映客平台的主播婷婷告诉记者,平台明文规定“严禁传播具有性行为、性挑逗或性侮辱内容”,但有的主播会在主页注明“榜前十可加微信”,加了微信俩人就算联络上了,有的粉丝就会在微信上要求裸聊、见面。“一些人靠直播平台这个渠道,就隐蔽地把这种交易完成了。”

一些直播平台、经纪公司、主播三方合谋,从普通网民观众身上“套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部分经纪公司低价大量购买平台的虚拟礼物,再刷给自己的签约主播,通过“天价打赏”噱头、水军造势等手段把主播捧成“网红”,提升平台流量,最终吸引大量普通网友打赏。整个过程,只有掏出真金白银的普通网友的利益受损,直播平台、经纪公司和主播只付出了少许成本,就能按比例分得巨额利润。

直播经济不能沦为泡沫经济

网络直播“来钱快”,让很多青年人趋之若骛,甚至有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网络主播。小鹿坦言,年轻人如果习惯了用这种轻松的方法赚钱,就会变得浮躁起来,很难再静下心来好好工作。

“直播经济是技术突破、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新经济模式,打破了明星对‘粉丝经济’的垄断,让普通民众也有机会从中受益。”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说,但问题在于,如果只注重观看数量和网红的打赏额度,而缺乏进一步提升其内容质量、深耕平台与服务方式,直播经济最终只能沦为泡沫经济。

2016年4月,文化部查处了26个网络表演平台,有4000多个涉嫌严重违规的表演房间被关停。此后,《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陆续出台,从政策上对直播进行规范。

“政策能否发挥实效,关键要看落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直播不能“向钱而生”,要遵循社会公德,传播积极、健康、主流的内容。直播经济发展极快,相关部门应根据最新情况制定政策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规范,让直播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娌℃湁浠讳綍鍥剧墖鏂囩珷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