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经济时评 >> 正文

560吨航货背后的差距与潜力--自贸试验引发的新思考之一

更新时间:2014-12-8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1月—10月,一个航班,一家物流公司,在上海自贸区破天荒做了560吨“中转集拼”业务。同样是这家企业,同样是这项业务,在中国香港做,一天的量,近千吨。“差距是大。但恰恰就是这差距,让我们看到上海的潜力。”中转集拼业务在上海运行将满周年之际,DHL北亚枢纽清关总监倪平的视角独特而敏锐。

  上海是DHL的北亚枢纽。之所以叫“北亚”,因为这家公司在亚洲还有香港和新加坡两大枢纽,分别称“中亚”和“南亚”。全球航空货运规模,香港、孟菲斯和上海分列前三。

  沪港两地的“差距”

  论硬件,上海两大空港不逊于全球任何城市。但从2011年开始,随着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集成电路元件等空运工业品输入的减少,上海空港航空货运量连跌三年。不仅与第一的差距拉大,第三的位置也随时可能丢掉。问题是,同样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少,但第一的位子却相当稳固。上海与香港,差距在哪?就在中转集拼。“上海和境内其他城市,过去都没有条件做中转集拼,别小看这项业务,它是关键中的关键。”倪平介绍。

  对国际物流企业来说,成本就是生命。一架货运飞机满载货物,从A地直接运到B地,时间最短,但成本最高。如果飞机在航线中间的C地停一停,部分货物就可以在物流公司仓库拆箱分拣,再用最快速度装上其他飞机运往B地。第一步之后,变出戏法了:部分货物直接进入C地,剩余货物还能在机坪上不拆箱直接换飞机运往D地,最后在C地装满货返程。其中第一步就是“中转集拼”,它和后续戏法的直接效果,就是能让物流成本显著下降,同时提升效率,做大空港业务。“如同钱生钱一样形成良性循环。”

  香港、孟菲斯、新加坡等地空港都扮演着“C”的角色。像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城市,资源缺乏,只能全力在自由贸易上做文章,宽松的管制和先进的服务带来极大的物流便利,促使中转集拼成为这些空港货运的主要业务,而中转集拼反过来又助推空港货运的更大繁荣。

  暗自较劲的国际竞争

  “如果上海不能做中转集拼,我们就会选择其他城市,比如韩国仁川。”倪平表示,上海做中转集拼,不是抢香港、新加坡的生意,“客观上也不可能抢过来。”

  事实上,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是这项业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香港、新加坡的能力逐渐趋于饱和,物流企业急需寻找下一个中转枢纽,上海错过了,机会就会落在他国空港。看似平静,实则暗自较劲的国际竞争,逼着上海必须迎头赶上,逼着制度改革必须推进。

  “我们不是规定不能做中转集拼,而是现行检验检疫和海关相关规定,不能满足这一业务的要求。”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检验检疫对这种已进国境、未进关境的过境货物有明确规定,但规定主要针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大量牛羊走铁路从A地运往B地,途经我国的情况。牛羊易带来传染病,因此检验程序严格、耗时很长。

  今非昔比,牛羊可以等,但停两小时就要走的航空快件等不起。当初制定法规时,没人能想到物流业会发展到今天这般规模,而过去的规则,无意中成为束缚发展的障碍——上海不能做中转集拼,航空货运就打破不了天花板,在全球航空枢纽中的地位就不可能向前跨越。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制度创新水到渠成。DHL、检验检疫、海关三方携手,在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与鼓励下,检验检疫专门为中转集拼开发“第五类”系统,上海海关也为此创新通关系统,为中转集拼业务打破制度障碍。

  可期燎原的星星之火

  对于这些创新举措,企业和监管部门都说是“土办法”。可不是因为办法简单,而是因为办法管用,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直截了当,解决问题。

  而“土办法”成为“好办法”,可非一蹴而就。

  “第一天飞机来了大家都很兴奋,但一轮检验下来,现场留了一大堆要开箱再查的货物。”检验检疫人员回忆最初情形也有点忍俊不禁,当时自主开发的系统不完善,比如货物名称是“马达”,因为有个“马”字,就被认为是动物而自动筛出。所幸监管方准备了预案,所有货物在最后关头及时赶上后续航班,顺利满足了物流企业和航空公司“两小时就走”的要求。如今,随着监管模式的日趋成熟,各方配合日趋默契。每周三、四、五,从德国莱比锡出发的一架货机大约在23时30分前后降落上海浦东机场。甫一落地,货物出舱,物流公司、海关和检验检疫随即进入“紧张状态”,分拣大厅灯火通明。凌晨2时不到,分拣完成,通过检验检疫和海关流程的货物装上另一架飞机,飞往最终目的地东京。凌晨4时,莱比锡来的飞机已经完成从全部卸货到重新满载的过程,起飞返程。

  一周三天,每天一班,10个月560吨货运量,显示这还只是一场试验。但DHL已经从今年11月11日开始,新增一架航班,从莱比锡到上海再到大阪,从而实现在日本市场从关东到关西的配送全覆盖。

  “如果中转集拼业务量真的上来了,就算只达到香港一半的水平,一年下来可为上海新增数十万吨航空货运量,而目前上海全年的航货不过300多万吨。”倪平认为,只要自贸改革试验继续推进,软环境进一步提升,试验点燃的星星之火,可期燎原。

  因制度创新而“产出”的560吨航空快件,竟成了上海深化改革和“四个中心”建设的有力杠杆!一年之前,或不曾想见。这是自贸试验的全新收获。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热点图片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