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财经新闻 >> 正文 |
自贸区金融相关机构企业占区内新设企业四分之一 |
更新时间:2014-12-11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12月10日,上海市金融办等部门正式发布第三批9个金融创新案例,再晒自贸区创新成果。今年3月25日和7月4日,金融办等先后发布了利用自贸区账户开展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18个创新案例。与此前两批创新案例相比,此次发布的案例首次有了国际金融市场平台、自贸区保险业务创新等内容,更受外界关注。 随着金融行业创新脚步的不断加快,自贸区内金融机构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兴明透露,截至10月末,自贸区内一行三会批准的金融机构有106家,与金融相关的服务企业,如信息服务公司、股权投资企业,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3386家,合计占自贸区新设的企业四分之一。 本次发布的9个金融创新案例,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平台的开放创新、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业务创新、企业跨境并购融资的业务创新,以及保险机构集聚和保险业务创新等四个方面。 金融市场平台的开放创新,代表性的案例为今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的正式启动。 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经理宋钰勤介绍,目前已上线三个可在自贸试验区交割的现货黄金合约。同时,金交所单独设立了一个黄金保税交割仓库,为进口和转口黄金提供交割、仓储保管、清算、物流等配套服务。截至12月8日,国际板累计成交黄金82.58吨,成交金额196.47亿元。 境外投资者以离岸人民币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市场交易,是国际板的核心。投资资金既包括自贸区内的离岸资金,也包括自贸区外的离岸资金;既包括离岸的人民币,也包括离岸的可兑换货币。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以人民币计价交易,进行黄金保税分割,对于在沪金融市场利用自贸区创新优势,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建设,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有重要借鉴意义,也有利于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能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价影响力。 与以往推出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业务创新案例不同,此次案例延伸至中小企业和居民服务,包括自由贸易账户项下中小企业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居家费用跨境人民币支付和互联网企业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等。 在企业跨境并购融资的业务创新上,本次主要发布了股权质押跨境并购融资、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收购融资两个案例。 其中,招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以境外非居民持有的境内上市公司原始股作为质押,为该非居民的境内特殊目的子公司提供并购融资支持,成功发放了1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贷款,并通过试验区内FTN账户,以外保内贷的方式,形成还款资金保障。 而在保险机构集聚和保险业务创新方面,自贸区内也有了新突破。太保集团注册成立了全国首家由保险机构投资设立的专业养老投资公司,太平人寿自贸区分公司实现人民币保单境外销售,并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以再保分出分入业务和投资运作形式,实现本外币保费资金的双向跨境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日前开发了首个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条款——无船承运经营者保证金责任保险条款,并完成保监会备案,会员可直接使用,打破了以往每项保险产品均由各家保险公司分别报送保险监管部门审批的做法。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