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财经新闻 >> 正文 |
让全世界的技术在这交易 访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 |
更新时间:2015-4-24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4月23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简称“东中心”)在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湾谷科技园揭牌。这是怎样一个平台,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文汇报记者为此专访了“东中心”总裁谢吉华。 记者:为什么要成立“东中心”,它对上海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有什么作用? 谢吉华: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的历史转折期。完成这一历史转折的两轮支撑,一是自主创新,二是技术转移。上海要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不和国际对接是不可能的,要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然而我们的产学研与市场是脱节的。为何?评价体系不对。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的,它们不在意产业化,只关注发论文,当然这个现象现在有所好转。能把产学研最有效地糅合在一起的手段是市场,而市场的本质是通过资本串联的,我们做“东中心”的一大方向,就是要建立起能够促进技术转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记者:您以前是做孵化器的,为何“东中心”这样的担子会落在您身上? 谢吉华:早在前年我们就认准了要做技术转移。尽管当时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机构在做技术转移这件事,我们的切入点就是做能把这些机构汇聚起来的平台。在上海获准成立“东中心”之前,北京中关村就有北方中心,深圳也有南方中心。我以前做孵化器,现在想做这件事,说真的,太难了。去年5月24日习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我那天幸福坏了,马上就向市政府汇报了要在上海建“东中心”的想法,8月份市政府打报告给科技部,11月得到国家科技部批复,同意上海建“东中心”。 记者:“东中心”的运营理念是怎样的,现在已有哪些机构? 谢吉华:上海的优势在国际化。习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我的理解是,一定得是和国际对接的。我们第一步做的就是国际化,在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几个点上布局:今年3月我们在美国波士顿建立了中美企业创新中心,致力于中美企业软着陆和并购交易;在荷兰设立了欧洲国际并购平台,致力于欧洲的技术转移和企业并购;在新加坡建立了湾谷创新空间站,致力于中新技术和科技资源互动,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另外“东中心”还积极引进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已经有壳牌创新工场、德国史太白、美国Yet2等资深技术转化公司入驻湾谷。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