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财经新闻 >> 正文 |
为柴油车戴口罩 华东理工大学项目获上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更新时间:2015-5-19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防污抗霾,谁戴口罩?“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卢冠忠团队历时8年,铆牢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七寸”,让柴油车的排气管先戴上了“口罩”。他们完成的“柴油车尾气净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5月18日获得上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催化净化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柴油车尾气“后处理”的主流技术。卢冠忠团队针对不同污染物,发明了多种高性能催化剂各个击破——“SCR”催化剂瞄准氮氧化物;“DOC”催化剂对付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DPF”和“CDPF”则是催化型捕集器,负责抓捕颗粒物PM10和PM2.5。这两种颗粒物捕集器犹如蜂巢般的迷宫,横在柴油车尾气的必经之路上,让“PM”们在其中燃烧殆尽。 为与催化剂配套使用,这一项目在“净化催化剂—控制管理系统—催化转化器—整车标定与应用”上,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和产业链,现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其中包括美国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还形成了8项行业标准。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为,项目“可满足国四、国五柴油机排放标准,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项目团队已与21家整车厂合作,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为上海等42个大中城市的公交车配套,覆盖率达85%。SCR催化剂还出口到韩国,近3年新增销售额11.8亿元。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