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社会新闻 >> 正文

破解“如厕难” 静安寺街道正式告别“手拎马桶”时代

更新时间:2017-8-9 9:52:00     来源: 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8月8日电(葛俊俊) 8月7日上午,随着常熟路边小倒口的拆除,标志着静安寺街道辖区内144户使用手拎马桶的居民正式告别了倒马桶的生活,也预示着静安寺街道基本解决了老城厢居民如厕难问题。

2002年,外地来沪打工的王香球通过努力,在静安寺街道购置了房屋。因听人说临近拆迁,刚买下房子的王香球对房间没有卫生间的问题不甚在意。然而一直到女儿出嫁也没等来拆迁,王香球多次向社区居委会、街道政府反映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如厕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但王香球的反映并不是没有起到作用,她所反映的问题是整个静安区部分老城区居民都普遍存在的如厕难问题。

静安寺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这里的老房子多,居民住宅大都是解放前的新式里弄、花园洋房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建成的老式高层,甚至有房龄百年的老住宅。老房子有着老房子特有的美和魅力,老房子也有老房子特有的难和痛点。

据统计,2016年底静安寺街道还存在手拎马桶144个,分布在街道海园、景华、愚谷村、百乐等8个居民区的角角落落。这些存量手拎马桶,都是前期工作留下的难啃的“硬骨头”,缺乏建设空间、房屋结构不佳、甚至是管道排布难等。

根据摸排走访,街道会同房管局、置业集团等部门以原住民为重点服务对象,以1平方米马桶入户为核心,楼内建设合用卫生间为辅助,弄内建设公用卫生间为补充三种方案解决居民如厕难问题。

围绕三种解决方案,形成解决如厕难工作的“一户一策”:一是“通过自有电马桶升级改造、居民腾出自有空间建设一平方马桶”方式,尽可能实现入户独用。目前入户独用的共100户。二是邻里商议建设合用卫生间,由居民自治协商解决。三是通过“房屋产权人尽责参与、辖区单位提供助力”等方式,由社区共治共建解决。

当居委会工作人员将好消息告诉王香球后,她喜不自禁:“我做梦也想要一个自己的卫生间,就是让我自己全部出钱,我也愿意。”由于王香球的配合,如厕改造很迅速地施工建造完成。王香球很满意这个建造了卫生间的“新家”。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图片

      濠电偛澶囬崜婵嗭耿娴e湱顩烽悹浣哥-缁夊潡鏌涢妷銉モ挃濠⒀勭墵瀵剟宕堕埡鍐ㄥ▏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