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科技新闻 >> 正文 |
上海科学家发现可卡因成瘾相关新机制 |
更新时间:2015-7-10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
![]() |
多巴胺是大脑释放的“快乐分子”,让人们在付出努力之后,得到心情愉悦的奖赏。最近,上海科学家发现,在大脑的伏隔核中,存在“快乐分子”的“回收泵”——99%的多巴胺会被回收,以防人们过度愉悦。而毒品可卡因则会阻断这种回收行为,让多巴胺过度刺激人体,造成毒品成瘾。该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上。 大脑中的伏隔核好像一道释放“快乐分子”的闸门——神经元将大量多巴胺分子释放在这里,而伏隔核会让多巴胺分子流向细胞引发快感,又会根据大脑指令,利用其细胞上的多巴胺转运体作为多巴胺的“回收泵”,适时、适量回收,既不让多巴胺产生的快感过度,又可确保多巴胺分子的重复利用、节能增效。 可“回收泵”怎样控制?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其中机制。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嘉伟研究员的指导下,助理研究员朱树勇、博士研究生赵成江和吴莹莹,以及高级实验师尹延青等所组成的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小G蛋白的调节因子Vav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Ret共同组成了“回收泵”上的“开关”。研究结果显示,可卡因能破坏这套“开关”,使之失灵,于是,从伏隔核流出的“快乐分子”就无法被按时回收,实验小鼠就会沉浸在极度快感中。 “我们发现,可卡因就是作用在这条信号通路上,它阻止了伏隔核中的‘回收泵’将多巴胺分子收回。”周嘉伟说,这一新发现可能为治疗由可卡因导致的药物成瘾,开辟一条治疗新途径。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