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 东方早报
  • 新民晚报
  • 解放日报
  • 上海报媒: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科技新闻 >> 正文

上海电气牵头 国内首个热法海水淡化装置投运

更新时间:2015-9-25     来源: 中国上海政府网

  9月24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海水淡化装置投入运行。纯净的蒸馏水从直径6.8米、总长78.5米的出水口汩汩流出,标志着由上海电气牵头的国内首个热法海水淡化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1号机顺利投运。1号机日出水量为1.5万吨,同样规格的2号机将于年底投运。

  炼钢工业用水量巨大,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成为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新途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海水淡化装置采用低温多效技术,利用钢厂余热蒸汽加热海水,不断蒸发冷凝,生成总溶解固体(TDS)小于5毫克/升的蒸馏水。专家解释说,这好比是一个反复烧开水的过程,经过7次“烧开水”,淡水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目前,世界上拥有先进热法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家有韩国、意大利、法国和以色列等。上海电气与多家外国企业竞争,凭借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牵头承接了这一项目。

  上海电气研制海水淡化装置之路始于1996年,当时,天津大港电厂的进口热法海水淡化装置要大修,但生产设备的美国企业已不存在,于是请来了上海电站辅机厂的专家。“我们打开设备一看,发现结构很像辅机厂制造的换热器。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收集海水淡化资料。”上海电气专家说。

  进入21世纪,中东海湾地区的海水淡化工程量猛增,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这一“战略性水资源”。2006年,上海电气设立海水淡化产品研发室。

  在市科委、市经委等支持下,上海电气研发团队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合作,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如今,他们已申请7项专利,制定了12项企业标准,参与研制了首套国产万吨级(1.25万吨/天)和国内单机规模最大(2.5万吨/天)的热法海水淡化装置,均已在河北黄骅电厂成功投运制水。上海电气还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大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集成与工程示范”项目,正在向5万吨/天大型装置进军。

  除技术研发,项目订单也是团队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建成的海水淡化装置总产水量仅占全球海水淡化总产能的1/100,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上海电气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利用税收政策等,提高企业投资海水淡化项目的积极性。用户方面,除了电厂、钢铁厂等企业,居民饮用水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天津的一部分海水淡化蒸馏水已通过水源地混合,进入自来水管网。专家建议推广这种模式,并研究海水淡化蒸馏水直接进入自来水管网的可行性,让取自大海的纯净水惠及千家万户。

 
编辑:Zhanglin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