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科技新闻 >> 正文 |
如何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
更新时间:2015-12-9 8:38:00 来源: 文汇报 |
![]() |
关键词点亮创新论坛 【π结构】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校长姜成模:知识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遵循着“π结构”,左下一撇意味着原始的知识创造,右下一撇则代表创业领域的商业经验,唯有两者结合、统一,方可成功。 【“早熟”有害】 《自然》总编辑菲利普·坎贝尔:年轻科学家的创新潜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以便更深刻理解科学问题。各国在设计科研体系时不应催促他们在高影响因子学术期刊上发文章,这种浮躁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对创新非常有害。 【耐住沉寂】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郁:产业化的机会有时是“等”出来的,语音产业经过十几年的“沉寂”,在移动互联时代站在了“风口”上。 本报讯 (记者 沈湫莎)上海正肩负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如何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如何推进科学技术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度融合?昨天,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文汇报社、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主办“2015科研·创新·创业国际研讨会”,汇聚包括海内外科学家、大学校长、决策机构和研发机构负责人,以及商界领袖在内的200多位嘉宾,共同探讨如何以科研促进创新。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校长姜成模、IBM首席创新官伯纳德·梅耶逊分别作了题为《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在促进创新和创业方面的经验》《构建可将成功科研转化为创新项目的创新机制》的主题报告。研讨会还组织了四个分论坛,分别是“研究机构在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创新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从创意到创业”“科学家、创新家和创业家:人才是驱动创新的关键”“创造世界渴望并且需要的科技”,就创新展开充分探讨。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