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经济网 >> 上海科技新闻 >> 正文 |
复旦研究院发现基因活性调控新机制 治癌症或有新方式 |
更新时间:2016-4-8 7:56:00 来源: 解放网 |
![]() |
癌症治疗将出现新的方式。昨天,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透露,蓝斐实验室和施扬-石雨江实验室合作发现基因活性调控新机制。在癌细胞中,染色质中的增强子就像癌基因的“开关”,一旦失控会过度强化附近癌基因的活性,导致细胞异常甚至癌变。研究同时发现,出现在该区域的蛋白质RACK7和去甲基化酶KDM5C可以限制此类增强子的活性,使基因表达保持在正常范围,从而抑制癌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昨天透露,已经和肿瘤医院联手对乳腺癌病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恶性程度越高,增强子的活性越强。 DNA上携带着遗传信息的片段,通常被称为基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DNA序列发生着缓慢的变异以适应着环境的变化。作为遗传物质载体的染色质上还有另一种物质——组蛋白。组蛋白缠绕着DNA 链,支撑和保护着DNA。它们在稳固基因组的同时,也调控着基因的表达:通过改变相关因子的活性来改变DNA信号的释放,控制遗传数据库的输出,进而调控生物体的外在性状。 蓝斐教授笑言:“以前只知道组蛋白甲基化是基因组上的‘标签’,‘标签’可‘贴’上也可以‘撕’去,但是很多‘标签’的具体功能并不清楚。通过这些年的积累,已经知道越来越多的‘标签’是在做什么,还知道是哪些因子在什么情况下在‘贴’和‘撕’它们。” 专家们发现,很多癌症病例中存在RACK7和KDM5C突变现象,无法对增强子活性进行限制,使得本应保持低活性的基因异常活化。蓝斐解释,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普遍而关键的修饰形式,它的功能就像是为DNA“贴标签”,来告诉基因组一段段特定的DNA序列如何编码、有什么作用。此次研究的对象——发生在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上的甲基化,就是用来标记该区段DNA活性的。该赖氨酸可出现多种甲基化状态,一般认为其高甲基化态(H3K4me3)出现在基因的起始区,而低甲基化态(H3K4me1)则标记着增强子区。增强子虽然本身不是基因,但是对附近基因活性调节至关重要,增强子失控可直接导致附近基因活性失控。 复旦大学的这项研究意外的发现,H3K4me3也能发生在增强子区,标记着增强子的过度活化状态,并增强附近的癌基因活性和细胞转移能力,易造成癌变。研究组顺藤摸瓜,找到了一种名为RACK7的蛋白质,它可以吸引名为KDM5C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将原本的高甲基化状态转化成低甲基化状态,使周围的基因表达保持在正常范围,从而阻止细胞癌变。 实际上,由于改变增强子活性比改变基因序列更容易实现,因此具备极大的应用前景。 |
编辑:Zhanglin |
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或有疑问,希望做进一步交流,请联系QQ:1796793936 | 点击联系 |